慢性支氣管炎多在秋末冬初氣候寒冷時發病。早晚咳嗽加重,痰多,白色稀薄或為黏稠痰。如久病不愈,病情加重,可轉化為肺氣腫。
方法一
{1} 用手掌推摩胸肩部20~30次。
{2} 捏揉胸、肩部20~30次。按壓中府、尺澤、魚際各1分鍾。
方法二
{1} 令患者仰臥或站立,術者站於其旁。術者用手掌推摩患者胸部數次。重點按摩:中府、尺澤、魚際穴。
{2} 令患者俯臥,術者站於其旁。醫者用手掌揉按患者上背部數次,按壓身柱、肺俞及痛點處,使之有酸脹感並放射到胸部。
方法三
{1} 主穴:咽喉、交感、氣管、肺、平喘、內分泌。
{2} 配穴:皮質下、脾、腎、神門。
{3} 操作方法:患者對鏡而坐,以雙手食指和拇指指端著力,相對捏揉或掐揉兩耳穴位;或用火柴棒頭分別按壓兩耳穴位,用力輕重兼施,以柔和為宜。
方法四
{1} 左手擦右胸部,右手擦左胸部,以乳部為中心,在周圍作順時針方向的環形擦摩,左右各做10~20遍。
{2} 做指揉法,左手五指揉右胸,右手五指揉左胸,自胸部沿肋間反複揉3~5遍。
{3} 用手指輕輕拍擊兩側胸廓,反複做3~5遍。
方法五
{1} 先把雙手手掌搓熱,然後左手擦左臉,右手擦右臉,兩手可以上下同步擦,也可以一上一下交替擦,左右各擦10餘次,以感到發熱為度。
{2} 用雙手的拇指指腹擦鼻的兩側10餘次,以感到發熱為度。
{3} 用拇指或食指按揉迎香、合穀、內關、風池穴,每天1~ 2次。
注意事項
①急性發作或發熱不退者,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②忌煙、避免接觸有刺激性的氣體和灰塵。
③自我按摩對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早晨可做體穴按摩,晚上可做足部按摩。
④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常吃高蛋白食物。對魚、蝦、蟹、海鮮及辛辣之物過敏者,均須忌食此類食品。
哮 喘
哮喘以呼吸急促,喘鳴有聲,甚至張口抬肩,難以平臥為特征。其主要病因是外邪侵襲,致使肺氣失於宣降。上逆為喘,或因痰濁內盛、飲食不潔、嗜食肥甘生冷或嗜酒傷中,脾失健運,而內生痰濕;或因年老體弱,腎氣不足;或勞欲傷腎,精氣內奪,導致腎氣攝納無權,而致少氣而喘。本病多見於老年人。
本病可分為虛症和實症。一般來說,實症起病急,病程短,呼吸深長,息粗,痰鳴有聲,以呼出為快,其病在肺。虛症起病緩,病程長,呼吸短促、難續,聲音低微,以深吸為快,或動則氣喘,其病在腎;症狀時輕時重,其症在肺、腎兩髒。同時,常伴有胸悶、氣短、心慌,重者不能平臥。當氣候變冷或季節變化時,症狀明顯加重。按摩治療哮喘時,實喘重在祛邪;虛喘重在補虛,注意要標本兼治。
方法一
{1} 患者仰臥,術者以一指禪推法從天突穴緩慢推向膻中穴,往返操作8~10分鍾。
{2} 兩拇指點按膻中穴,繼而與大魚際一起分別向胸部兩側分推,共操作3~5分鍾。
{3} 掌擦法從鎖骨下開始橫行向下至十二肋,往返操作3~5遍。
{4} 拿法作用於上肢部2~3分鍾,然後改用擦法作用於上肢內側肺經部位,至溫熱止。
{5} 患者俯臥,掌根揉其背部胸椎段體表5~8分鍾,重點按揉大杼、風門、肺俞、脾俞、腎俞。
{6} 拿雙側肩井部2分鍾,按揉合穀、曲池,再進行肩關節搖法後結束。
方法二
{1} 令患者俯臥,術者站於其旁。術者用手掌在患者背部行揉法數次,重點按摩1~7胸椎兩側。及身柱、定喘穴(大椎旁5分)、肺俞、心俞、膈俞。
{2} 令患者仰臥,術者站於其旁。術者用雙手掌在患者前胸部行揉法數次。重點按摩:天突、中府、膻中、尺澤、魚際穴。
方法三
{1} 用手掌揉前胸部20~30次。
{2} 用中指按壓天突、中府、膻中、中脘各1分鍾。
{3} 用拇指揉按對側前臂內側(相當肺經、心包經一帶)3~5次,同時按壓內關、尺澤、魚際,然後用同法施於對側。
注意事項
①治療哮喘,一般夏季效果較為明顯,在治療的同時應鼓勵患者適當參加戶外活動,以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減少誘發因素。②哮喘患者應戒煙,忌酒和油膩、酸、辣等刺激性食物。③應節製房事。④在易發季節要注意避免外界刺激,注意氣候變化,保暖防寒,加強鍛煉,預防感冒。
辨證論治
①胸悶氣短者按壓膻中、內關。
②痰多者按壓足三裏、豐隆。
③哮喘氣急、呼吸困難者,重按天突和捏拿肩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