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秋冬(1 / 3)

第八章秋冬

序詩:

錦秋

桃李不言春幾暮,煙霞無跡秋亦迷。

暗將遐思付落月,夜夜致意到紫微。

其二:

秋風

隨意窗外飛來景,半邊青色半黃生。

秋風無意庭前樹,卻嬉陶菊入風塵。

九月份開學之後,江盼的生活豐富起來。因上學的緣故,很多家務活她也就理所應當地丟開了。放學之後,她也不必急著回家,可以跟同伴們在操場上跳繩、遊戲玩耍,玩盡興了再回家。不過回家後要是趕上天色早,她多半還是會上山砍柴或者打豬草。

天氣漸漸轉涼,南徙大雁的啼鳴、風吹蘆草的聲音,都染上了一層寒意。晚稻收割了,一茬一茬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黃褐色的稻樁上。冬小麥已經播種,在黃褐色蕭蕭瑟瑟的原野中顯出脈脈地一派生機。山上層林遍染,景致清幽。秋風蕭瑟之中,木葉漸漸凋零。

秋芳產期將近,體態臃腫,麵色蒼白,頗為痛苦;凡事更加小心仔細。為祈禱安產,昌楠身為男子,未便如婦人一般去寺廟,便吩咐江盼去東方山的弘化禪寺供奉了一盞佛燈。東方山景致巍峨險峻,前來拜佛供奉香火的人絡繹不絕。

昌楠父母均逝,他把丈母娘樊氏接到自己家中照顧秋芳生產。樊氏並非專業的產婆,但她自己本身生了三個孩子,經驗豐富,以致於最後她認為生孩子就跟吃飯喝水一樣容易。秋芳是她在田地裏幹活的時候生的。

在立冬的前三天,秋芳生下了一個女嬰,大小平安。這個飽含期望的嬰兒誕生的時候,昌楠和秋芳的希望都破滅了。就如同種下一顆種子,滿懷期望地希望它成長為一棵黃金樹,十個月中,每一天的希望和期待都與日俱增;卻不料十個月的等待與期望之後,它長成了一棵雜草。說不失望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家庭,昌楠和秋芳都有一點身體上的不便,家窮四壁,能不能養活那麼多孩子都很成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這胎如願得男,那麼隻要繳納超生罰款就完事了;可現在,還想躲過計生辦再生一胎可就難了。在新生兒出生後的頭三天,昌楠和秋芳都隻除了誕生時看了一眼,後麵便再也沒管了。樊氏勸昌楠丟棄,可是秋芳到底難以拋棄自己懷胎十月的稚兒。江盼把這個小妹妹洗幹淨,喂她喝一些放了蜂蜜的涼開水。第四天,昌楠和秋芳商量的結果,要繼續養著這個小女孩,取名江嫻;這日開始,昌楠和秋芳開始親自照顧新生兒。

在濃濃的失望情緒下,昌楠對這個孩子顯然沒有多少喜愛,但他還是給了二十塊錢讓江盼去東方山還願。東方山傳說是西漢東方朔晚年結廬隱居的地方,現在已儼然成了佛家道場。不過東方山山巒險峻,岩石環峙,寺廟亭宇皆精巧別致;再者,秋冬季節,山澗清流急湍,各色奇花異草傍著籬垣隨處開放,妍麗非常;江盼貪慕此間景色,所以並不介意步行幾公裏去東方山還願。

卻說江旦村人們在得知昌楠家的老三叫江嫻後,有不少人就猜測,昌楠應該是不喜這個女兒的,所以才給她取了這個討人嫌的名字(村裏人不識字,認為“嫻”就是“嫌”)。秋芳深恐以後老三被喊成“討人嫌”,於是自作主張給江嫻取了乳名“三兒”;自此,大家也就喚這個女嬰三兒了。

秋芳坐月子期間,家務活又落到江盼身上。這時的江盼隱隱有些擔憂自己,害怕被送走;因此,她非常自覺地把家裏的活計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不讓父母操半分心。不過,在昌楠心中,他是不願意送江盼走的。這麼多年養育的感情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如果家裏一下子沒有了江盼這個幹活的好手,他肩上的擔子以他殘廢的左手,還真擔不起。不過,如果實在養不起這麼多孩子,等三兒稍微大點了,倒是可以慢慢打聽個好人家送出去。這點秋芳也同意,如果碰到沒有閨女的人家,三兒在別人家怕是比在自己家還要更快樂;留在家裏就隻能跟著自己受窮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