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家三大投毒秘法
懸疑奧秘
置毒酒中
典型案例:漢平帝被鴆弑案
投毒嫌疑人:大司馬王莽
在中國幾百個大小皇帝中,第一位直接被毒殺的皇帝是漢平帝劉衎。
劉衎是西漢兩名小皇帝中的一位,9歲當皇帝,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原名“箕子”,即位後,改名“衎”。劉衎生於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是漢元帝劉奭的庶孫、中山王劉興之子,母親衛姬。劉衎3歲時嗣立為王。
《漢書·平帝紀》(卷十二)記載,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漢哀帝劉欣在未央宮駕崩。太皇太後王政君主持大政,撤了深受漢成帝劉驁寵幸的大司馬董賢的職位,改任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同時派人迎立中山王箕子為皇帝。
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媽,她任人唯親,將自家侄子捧上了高位,為日後王莽篡位創造了條件。可以說,是王政君直接葬送了西漢王朝。王莽篡位時,王政君大怒,將傳國玉璽砸在地上,最後在憂憤中死去。
王政君老了,劉衎太小,這給野心勃勃的王莽提供了獨攬大權的機會。為防止大權被皇帝母親娘家衛氏家族奪走,王莽幹脆斬草除根,將衛氏一族滅門。為了搞定皇帝,他又把14歲的女兒王嬿嫁給12歲的劉衎當皇後。
當了皇帝老丈人後,王莽的野心更大了。元始五年(公元5年),劉衎知道了母親娘家受害的內情,十分不滿,臉露不悅。王莽擔心日後有事,為絕後患,頓起殺機。當年十二月的臘日,王莽利用給皇帝進獻椒酒的機會,在酒中下了毒。劉衎飲後中毒,不久“崩於未央宮”。
王莽投毒一事,見於《資治通鑒》,在《漢紀二十八·孝平皇帝下》裏有這樣的記載:“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劉衎中毒後,話都說不出來,最後連遺詔都未留下。而王莽還假惺惺地表示,願意代皇帝去死。
對於王莽投毒的真相,史家的意見並不統一,有的認為是無稽之談,因為比《資治通鑒》成書更早的《漢書》中並沒有此記載。另外,對王莽投毒的動機,也有不同說法,有一種說法是他為了不讓女兒懷上“龍種”,方便日後篡位,而對劉衎下了毒手。投的是哪種毒物也不清楚,謎底難揭。
用有毒的酒將人弄死,這叫“鴆殺”;用這種方法弄死皇帝,叫“鴆弑”。
這種毒酒古稱“鴆酒”。據清陳士鐸《辨證錄·中毒門》記載,鴆是一種毒鳥,主要吃毒蛇、毒蠍,鴆糞便有劇毒,將其放進酒中,便成鴆酒。“鴆酒飲之,則無不死矣”。典型的中毒症狀是,“白眼朝天,身發寒戰,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狀,心中明白,但不能語言,至眼閉即死”。
到後來,鴆酒不再囿於用鴆禽糞便配製了,可放入酒中殺人的毒藥多多,“鴆酒”成了毒酒的通稱。需要說明的是,如漢平帝這般遭鴆弑的皇帝並不少見,如晉懷帝司馬熾被劉聰用鴆酒毒殺,唐昭宣帝李柷被後梁開國皇帝朱全忠用鴆酒弄死……
食品摻毒
典型案例:晉惠帝食餅中毒
投毒嫌疑人:東海王司馬越
最出名的一起皇帝毒殺案發生在西晉,受害者是晉惠帝司馬衷。
司馬衷遭投毒的背景相當複雜,其間發生了一係列宮廷事件。司馬衷是西晉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弱智到什麼程度呢?有年遇饑荒,老百姓沒糧吃,餓死了很多人,他竟然反問道:“何不食肉糜?”
晉武帝司馬炎先後生了26個兒子,根本不看好這位接班人,但因為他是長子,又是皇後楊豔所生,在“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接班人確立機製下,司馬衷從哪方麵都合格,所以,雖然心裏不情願,還是在司馬衷9歲那年冊立其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