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穩定的情緒
肝硬化患者由於患病時間較長、病情的反複以及對預後的過分擔憂,常常精神負擔較重,情緒不穩定。其間有的患者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整天悶悶不樂,唉聲歎氣。現代醫學已發現,情緒與機體免疫係統的功能密切相關。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對待人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在癌症患者的身上已被證實。患者要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既要重視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又不能對疾病過分擔憂或者對疾病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2.要注意勞逸結合
肝硬化患者應根據疾病的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活動方式。如肝功能明顯異常,合並有肝硬化並發症時應以臥床休息為主。而在肝硬化穩定期,則應動靜結合,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打拳、舞劍、慢跑、散步、登山等都不失為有益的活動方式,但均以不引起疲乏感為原則,切忌急於求成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肝硬化患者最忌諱過分勞累,尤其是通宵達旦地工作或娛樂,以及精神過分緊張。
3.多注意病情的發展,定期到醫院檢查
肝硬化患者的自我觀察非常重要,因為大部分患者都不能長期住院治療,而在肝硬化代償期,有的患者仍在工作崗位上。雖說不能疑神疑鬼,經常處於誠惶誠恐的狀態,但定期到醫院檢查和自我觀察仍是十分必要的。隻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及時診治。
情緒波動會加重病情嗎
在臨床上,人們常常發現許多肝炎患者的發病或慢性的急性發作都與情緒波動有關,因此情緒波動嚴重影響著肝炎患者的健康。肝炎患者受社會不利因素、風俗習慣、家庭情況、自我心理暗示等方麵的影響使其康複之路受阻,嚴重影響著治療進程;反過來講,情緒波動、抑鬱等也是肝病患者的一種病理表現,兩者是相互作用的。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當肝髒病變時,就會出現肝氣疏泄不暢的情況,因而引起相應的情緒變化。反過來,當情緒出現變化時,也會導致肝氣疏泄不暢,影響病情的康複。所以肝炎患者應正確對待現實,對待自己,要有康複的信心,要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周圍人群也要關心愛護病人。情緒正常,其病治愈一半,所以肝病患者注意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有利於機體早日清除肝炎病毒,恢複健康。
悲觀失望對病情有何影響
肝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頑疾,一旦確診,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有關資料顯示,肝病患者中有很多人有悲觀失望的情緒。如果不給予心理治療和疏導,就會產生不利的後果。
肝病患者的悲觀失望來自對疾病的恐懼。他們認為肝病非常可怕,自己無能為力,對治療缺乏信心,對生活也失去興趣。如果這種情緒持續存在,就會導致一係列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變化,使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人體中主要的抗癌細胞)明顯減少,導致疾病的惡化。
要想克服悲觀失望的情緒,首先要正確對待疾病。不請自來的病毒雖然討厭,但也不要談病色變,要有堅定的信心。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信心就可以激發這種潛能。所以肝病患者要對自己的疾病治療有信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可以用想象療法來輔助藥物的治療。例如在使用拉米夫定、幹擾素等藥物時,可以想象病毒正隨藥物的滲入而慢慢消滅,這樣就會感覺好一點。再配合相應的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就會大大提升。
另外,音樂療法和開懷大笑也能有效地改善悲觀失望的情緒。肝病患者平時多聽聽音樂,多看一些幽默笑話,對病情的平穩和緩解都很有幫助。
好心態能對抗肝病病毒
人得了肝病以後,心理會發生很多變化,主要表現為脆弱、急躁、情緒不穩定等。患者很容易因為一點極小的事情就大發脾氣,很容易遷怒於人。由於長期的治療,患者浪費大量的錢財,又忍受疾病的痛苦,所以很多人覺得幸福遠離了自己,這種心態更不利於疾病的康複。
其實,肝病患者開啟健康幸福之門的鑰匙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即使患了疾病,也不要放棄對幸福和健康的追求。好的心態就是要豁達、樂觀、隨遇而安。首先,確認自己是一個需要幫助、需要休息的人,是醫護人員領導下的一名與疾病作鬥爭的戰士,在心理上完成角色轉換,這樣對外界的變化就會處之泰然,不會過度焦慮。要努力熟悉新的環境,爭取盡早被新的群體接納和關心,以免陷入孤獨。其次,做適度運動及娛樂活動以調節和改善自己的心情,同時也借此調節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此外,還要積極向醫護人員谘詢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情況,以便正確認識疾病,不悲觀、不冒進、不濫用藥物;要肯定這種慢性病治療的長期性及艱巨性,培養自己的耐心,鍛煉自己的意誌。這樣,使自己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心態,樂觀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