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患者若是憂愁焦慮,肝病就難以有好的治療效果,良好的情緒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中醫講“善治者必先治其心”,很多疾病隻要從心理方麵加以調節,病情就會大為緩解,肝病更是如此。所以,醫生和家屬應該想方設法讓患者的心情開朗、活躍起來,一份美好的心情勝過許多保肝藥物。
肝病患者不要輕視心理保健
肝病,尤其是乙肝是目前最常見而又較難根治的疾病之一。由於病情易遷延、反複,而且傳染性較強,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經濟和心理負擔,部分病人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當前,治療肝病除了休息、補充營養和服用藥物外,更要注意心理治療和養生。
病人一旦被確診為肝炎後,考慮到要注意傳染性等問題,使人際交往淡化,無形中把自己封閉起來,產生了孤獨、自卑心理,生活圈子也因此而發生了改變。此外,乙肝病人害怕病情遷延,久治不愈,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因而常常會抑鬱、恐懼,情緒低落、悲觀。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醫療耗資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也會隨之加重。
心理障礙往往還會伴有其他相關症狀,如頭痛、頭暈、記憶不良、失眠、胸悶、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等。肝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的變化,使大腦皮層處於抑製狀態,不僅影響休息與飲食,還會引起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亂。肝髒內分布著豐富的交感神經,氣惱、憂愁會直接導致肝細胞缺血,影響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可見心理狀態對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預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是肝病康複的關鍵。所以,肝病患者要及時調整心態,遇難莫愁,以豁達、樂觀的心態對待疾病,不然精神的損失更甚,肝病就更難以康複。對慢性活動性乙肝治療的長期性要有一個心理準備,采取“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要學好養生之道,積極地配合專科醫生的治療,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乙肝心理治療的必要性
乙肝的發病不僅與生物學因素、自身免疫機製有關,還與心理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乙肝患者的免疫係統損害會使病情遷延不愈或惡化,而不良的心理因素會加重這一進程。因此,針對不同的乙肝患者進行不同的心理治療,使患者保持更好的心理狀態,才能使乙肝的治療達到最佳效果。
多年的臨床觀察可以看出,心理治療在乙肝的治療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這些印證了社會——心理——醫藥模式的治療原則。社會——心理——醫藥模式的治療原則是現代醫學工作者新提出的一種醫療模式,指出人類的疾病不僅與生理有關,更與社會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醫學理念提出對患者不僅要給予相應的醫學治療,更要給予社會關懷。患者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支持,更需要精神支持。隻有身體、心理、社會三者相和諧,才能使疾病得到最完美的治療,使人類的生活狀態達到最好。
乙肝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病,要想得到很好的穩定治療,必須輔以相應的心理治療,使病人和醫生能夠密切配合,病人與家屬、社會之間保持和諧的狀態,這樣才能實現病情的穩固和恢複。
乙肝心理治療的具體方法
乙肝患者要做到良好的心理治療,需要從以下幾方麵加以注意:
一是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醫生在病人就診時應該詳細地了解患者的個人和家庭情況,對患者的個性和脾氣也要有個基本的了解。在治療的過程中要留意患者的精神狀態,及時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這對疾病的康複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要向患者多介紹關於乙肝的常識。有些乙肝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不是非常了解,因此耽誤了疾病的治療。有的人認為乙肝並不是什麼大病,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不多加注意,導致疾病惡化。有的人對乙肝過度恐懼,加重了心理負擔,也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複。所以應該讓乙肝患者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科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夠保證病情的穩定。
三是要保證患者家屬的配合。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夠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有一位與艾滋病病魔抗爭了8年的患者說:“我之所以能夠一直生存下去,全都是因為我家人的支持。”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往往能夠產生戰勝病魔的奇跡,而一個充滿矛盾的家庭則會給病人雪上加霜。所以乙肝患者的家屬一定要努力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使患者有一個好的健康狀態。
肝硬化患者有哪些不良心態
肝病患者出現肝硬化的情況時,就表示疾病已經達到一個比較嚴重的階段,這時患者的心理也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心態,主要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