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頭為清陽之會,五髒六腑之精華皆上會於巔頂。腦為髓海,其主在腎。由於外傷後腦部受傷,髓海空虛,故頭痛呈空虛狀伴眩暈;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酸軟,耳鳴;肝腎同源,腎陰虛則肝陰不足,肝陽易升,見煩躁不安及不寐等症。張師采用滋養肝腎、安神通絡之法,收效滿意。以山茱萸、懷山藥、生地黃、熟地黃、墨旱蓮、炙龜甲滋養肝腎;用川芎、炙全蠍、炙蜈蚣化瘀通絡止痛;桑寄生益肝腎,強筋骨;合歡皮、首烏藤養心安神。二診加太子參、當歸補益氣血。因為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源泉,也是髒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張師在治療的同時注重患者生活起居規律,囑患者注意環境與空氣,保持心情舒暢,不宜過勞,勿用腦過度,禁煙酒及辛辣、魚腥、肥膩之品,為穩定病情、預防複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醫案出處:《張誌鈞驗案精選》
驗案2
張某,女,41歲。
不慎被墜落的門板砸傷頭顱,流血甚多,當即昏厥。經醫院搶救蘇醒。嗣後頭痛劇烈,不能俯仰顧盼,治療20天餘不效,轉延中醫治療。自訴心悸虛煩,時有嘔惡。麵色慘白,舌淡,脈弱。
此乃因受外傷,致精血大耗,肝腎不足,腦髓失養。治宜滋養肝腎,補益奇經。
枸杞子15g,墨旱蓮15g,紅參9g,地龍9g,懷牛膝9g,鹿角膠10g,黃芪30g,龜甲20g,炒白芍12g,紅花4.5g。
服藥30劑餘,頭痛漸止,運動自如,麵色轉紅,脈亦有力。後以此方製丸,常服。
按:此例頭痛為外傷所致,因精血大耗,肝腎失養,頭腦亦因之失於陰精濡養,故頭痛拘急不遂。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補益肝腎為證治之法。然猶嫌遲緩,遂借用奇經之通路,使精血流溢於腦,腦髓充陰血足,則諸症自愈。大凡精血虧損之重症,補肝腎往往一時難效,可用竣補奇經之法,匡其不逮。
醫案出處:《古今名醫臨證金鑒頭痛眩暈卷——胡翹武》
三、其他證候
驗案1氣虛血瘀
劉某,女,53歲。1999年7月31日診。
患者1個月前被汽車撞倒,頭部受傷,經輸液、打針(藥名及劑量不詳),治療20多天,頭痛未愈。CT:顱骨未見異常。故轉服中藥。現症:左後枕部疼痛,痛如針刺,耳聞噪聲,或大聲說話則疼痛加重,記憶力減退。素患心悸,喘息。心電圖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望舌質淡紫,苔薄白,舌下靜脈粗紫,脈沉而無力。
辨證為本虛標實,瘀血阻絡。治宜扶正祛邪,活血通絡。
黃芪50g,黨參30g,丹參30g,雞血藤30g,白芷13g,柴胡12g,五味子9g,當歸25g,麥冬20g,桃仁12g,血竭3g(衝服),紅花12g,川芎13g,白芍20g,鬱金20g,三七粉3g(衝服)。
二診:頭不搖動時不疼痛,若震動仍痛,疼痛程度較前減半,舌脈同前。藥已中的,效不更方,上方續服10劑,頭痛若失。為鞏固療效,繼服5劑,以資善後。
按:一般體質壯實,沒有其他病症者,若頭部受到較重外力撞擊後,頭痛不止,通常用血府逐瘀湯即可治愈。反之則須扶正祛邪,不可一味活血化瘀。本例素體虛弱,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症見心悸失眠,頭暈目眩,咳嗽喘息,呼多吸少,動則悸喘加重,氣不接續,腰酸腿痛,月經量多等。檢查報告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慢性支氣管炎,腎功能不全。在此基礎上,複遭外力撞擊,症見頭痛,痛處不移,痛如針刺,舌質淡紫,舌下靜脈粗紫,脈沉而無力。據之辨證,當屬本虛標實,故予生脈散,首顧心之氣陰;選四物湯加黃芪,益氣、補血、調血;擇小劑量桃仁、紅花配伍大劑量丹參、雞血藤養血活血、通絡;遣小劑量血竭、三七粉活血而不傷正;加柴胡、白芷解鬱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活血通絡之功。組方遣藥由於考慮到患者素體狀況,且辨證切合病機,故守法守方服之,臻至痛瘥。
醫案出處:《關思友醫案醫話選》
驗案2厥陰頭痛
鍾某,男,16歲。1973年1月21日初診。
患者在學校中因打架頭部跌倒在水泥台階上,當時昏過去,後經搶救4天4夜方蘇。後來回家休養中頭部劇痛不止,不能下床。住院診為腦挫裂傷,經搶救脫險。現左側頭痛不可耐,雙目疼痛,耳鳴,且口苦不思飲食,有時發生嘔吐,小便不暢,欲尿不得,四五日不解大便,精神鬱悶,脈氣紊亂不調。
治宜疏泄厥陰以止痛。擬用旋代烏梅湯加羚羊角粉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