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幾點思考
教法研究
作者:李鋼
新課標中明確了“解決問題”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從學生剛剛入學就開始一點一滴滲透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想象和思考,小學階段怎樣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分析如下:
一、讓學生愛上“解決問題”
這點對許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為現在小學說到解“應用題”的能力就應從剛入學培養,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學會“解決問題”。要做到這點,首先,利用動畫片,彩色的圖畫等能夠吸引學生眼球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主動加入其中。其次,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增強學生克服問題的信心。利用學生愛“出頭”、愛幫助別人等特點,讓他們去自主探索,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的同時,試著合作交流,從而達到“幫助”情境中人物的目的,使學生有“成就感”,體驗成功的樂趣。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講課的時候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注意用一些生動的例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三角形麵積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模型,讓學生觀察一個平行四邊形由幾個三角形組成,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麵積公式從而推算出三角形的麵積公式。通過這種具體的模型,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從而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使學生能正確找出已知條件,並且會利用已知條件解決問題,如果不能直接解決問題,就引導學生怎樣利用已知條件通過一些環節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呢?提供豐富的素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的變化和素材的多樣化,對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極有幫助的。
1.提供生活素材。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利用生活素材提出數學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6、5、4、3、2加幾》和《十幾減6、5、4、3、2》兩課中依次安排了生活味很濃的素材。前一課解決的問題是:小白兔采蘑菇,藍蘑菇有6個,紅蘑菇有5個,一共有多少個?後一課解決的問題是:小白兔一共采了11個藍蘑菇和灰蘑菇。(1)藍蘑菇有5個,灰蘑菇有多少個?(2)灰蘑菇有6個,藍蘑菇有多少個?問題情境的素材是現實的、連貫的,有助於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問題的數學意義,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