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學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1 / 2)

中學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法研究

作者:栗瑞芳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向前推進,但由於教師對新課改教學的實質把握不準,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和學習水平差異,新課程在推進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偏差。教學中容易出現過分誇大學生主體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誇大教學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誇大情感態度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重量下降等問題。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實效的教學現象普遍存在,公開課中作秀式的課堂愈演愈烈,麵對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學現實,我們迫切希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真正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因此,我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簡要探討。

一、轉變教師角色,不斷提高專業素養

由於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課堂教學一直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教學中處於被動狀態。在長期的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抑製了學生智力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缺少應有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傳統的獨白式教學不利於學生成長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由“傳授者”向“引導者”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通過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使學生感到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學之功貴在引導,引導的核心是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啟發。而教師的引導必須拿捏好分寸,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才能對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上課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之間的相互關係來決定的。”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熱愛、尊重和理解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從而愛老師所教的學科。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最多的還是在課堂之上,作為教師要在課堂上樹立和藹可親的形象,必須從點滴小事做起。例如:上課時應多走進學生中間,避免與學生有距離感。對於課上做小動作的同學,不要停下課專門進行批評。

改善師生關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真心對待學生,關心嗬護他們。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心理活動。第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展現教學魅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

三、做好課前準備,上好每一節課

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主要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在45分鍾課堂教學中有最大收獲,教師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這種準備活動叫做“備課”,現在發展成為“教學設計”。備課和教學設計緊密相連,隻有在備好課的基礎上才能有科學的教學設計,才能上好一節課。因此,學校應強化備課組建設,做到提前備課、集體研討、形成教案、教師在此基礎上形成個性化教案。備課要注重以下幾點:第一,備教材:深入研究教材邏輯結構與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隻有這樣教師才能領會教材理念,準確地通過課堂教學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第二,備教法:能否上好一節課,關鍵是看教師能否吸引學生的關注,而讓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取決於教學設計是否靈活,教法是否新穎。第三,備學生: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