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痛或胸骨下部痛。疼痛出現在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偏右和胸骨下部。上腹部疼痛一般都發生在飯後半個小時以後。多會出現:脹痛,隱痛,燒灼痛或呈絞窄性疼痛,並向後背部放射。常有些病人,在夜間出現劇烈的腹痛,致使患者難以入睡。
(2)惡心和嘔吐。胃粘膜脫垂的常見症狀就是惡心導致嘔吐,嘔吐物多為食物。其中會有一部分病人在嘔吐之後,會感到稍微舒適,這樣會減輕病痛。
(3)消化不良。較重的脫垂患者,常覺上腹部飽脹不適、暖氣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
(4)上消化道出血。脫垂的粘膜發生糜爛或破潰,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據統計,約有20%的胃粘膜脫垂患者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之前常有惡心、嘔吐和腹痛的不適症狀。如出血量不大,病的大便雖然是黃色,但其潛隱血試驗常呈陽性;嚴重的如出血量過大,且速度很快,則可出現嘔血和黑便。
(5)幽門梗阻。僅僅少數胃粘膜脫垂患者有此症狀。發作前,患者常有飽脹、上腹部疼痛,常出現反複的惡心、嘔吐,患者在轉體或翻身時,胃裏有很強的“咕咚、咕吟”的震水聲。這是由於幽門口被脫垂的胃粘膜堵住,胃潞有胃液和宿食的引起的。
胃粘膜脫垂患者一般無特殊性體征,隻有嚴重的脫垂病人,有時可在幽門部們到一個柔軟的腫塊。此外,輕微的患者應向左側臥位,可使疼痛減輕或消失,而向右側臥位時,反而會加重疼痛。常通過胃粘膜脫垂X線攝片即可作出診斷,而胃鏡檢查沒有多大的意義。胃粘膜脫垂症主要以內科治療,使用阿托品、鎮靜劑和654-2等膽堿能受體阻滯劑;病人盡量少吃多餐,注意左側臥位可減輕疼痛。但是如果出現幽門梗阻和上消化道大出血時,要及時采取手術治療,不可滯緩,否則使病情惡化。
時刻警惕功能性胃病
功能性胃病又叫功能性消化不良,係指慢性上腹痛、腹脹、反酸、早飽、噯氣、燒心、惡心、嘔吐等上腹部症狀一年內累計超過12周,需要經過胃腸鋇餐造影、胃鏡、肝膽胰B超等檢查,且未能發現器質性疾病。也有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上腹不適綜合征、胃易激惹綜合征等名稱。
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自我調理,中醫對於飲食是很講究的,可以分成四個方麵:質、量、時、法。質是飲食的品質,要進食營養的、清淡的、易消化的,這對老年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還得吃柔軟一點、稀一點,做得爛一點對。盡量避免少吃辛辣類,酒盡量少喝,可以適量喝點低度數的,但不要過量。量就是進食要有所控製,老年人最好是少吃多餐,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要想活到九十九飯後留一口,就是說人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吃太多,有所節律,長期的過於飽食對於壽命是有影響的。時,就是時間,主要指節律和周期,吃飯要定時,人的消化機能,是有一定的節律,遵循一定的周期,如果節律紊亂了,機體的生理節律就被打亂了。法就是講究方法,對老年人來說要細嚼慢咽,吃飯的時候要心情平和,愉快的進食,這樣就有助於消化飲食,特別是對於長期處於精神緊張壓力特別大的人來說,調節的方麵總是要有張有馳。
引起消化係統功能性疾病的病因有很多種,環境、遺傳、飲食、精神、情緒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引發。由於缺乏了解,人們往往缺乏很科學地認識,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腹瀉止瀉,便秘治秘。由於沒有針對性的治療,不僅僅導致病情反複發作,還常引發過分憂慮情緒,大大煩擾生活。在對症治療胃腸功能性問題時,更要密切注重心理問題。
有的患者常感覺吃下去的東西沒有被咽下去,總疑惑自己是不是哪裏出問題了,但實際檢查的結果證實吞咽功能是完全正常的。據了解,是由於家裏曾有人因食道癌去世過而導致的心理因素。這種典型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功能性疾病,必須通過心理疏導才能逐步消除。另有一些患者常常噯氣,常常在別人隻要一說噯氣的誘導下,自己無形中會噯氣得更厲害。這也是一種心理因素在起作用,無形中加重了病情。所以消化係統功能性疾病中有很多是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的。
患胃腸功能性疾病也有平時一些不良的不科學的生活習慣造成,比如一遇見腹瀉或是便秘就吃止瀉藥或瀉藥,長此以往,會影響胃腸消化係統。腹瀉是人體對病毒侵害的一種自然的機體反應,有助於將病毒排出體外,病情不是很嚴重的完全不需要吃藥。有一種胃腸疾病叫“黑便病”,就是由於患者在長期便秘時過量的吃止瀉藥,從而造成色素在腸道沉著。通常腸黏膜應為橘黃色,而這種患者的腸黏膜則是黑色的,好比腸道上長了很多黑痣一樣。所以,時刻警惕功能性胃病,改善心理因素,和不良的生活習慣,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