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自我監測小竅門(3)(1 / 2)

(3)提高胃酸濃度。該病症常表現為無酸或者缺酸,而胃癌呈無酸狀態。所以可服用稀鹽酸合劑或胃蛋白酶合劑;小劑量肌注五肽胃泌素,會對胃粘膜起到保護、滋養和促使壁細胞分泌鹽酸的作用。

(4)服維酶素。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內解毒酶的活性,能夠起到抑製癌細胞生長和防止細胞的異常代謝的作用。

(5)治療膽汁倒流。長期的膽汁倒流造成慢性淺表性胃炎,進而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此情況下可服用胃動力藥,防止膽汁反流,從而達到保護胃粘膜的目的。

(6)飲食療法。胃酸過低和有膽汁反流的患者,飲食多注意進食禽肉、魚、瘦肉、奶類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消除某些致病誘因,如戒煙,避免長期服用保泰鬆、阿斯匹林等藥物,解除精神疲勞,保持樂觀向上,從而增強抗病能力,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

(8)定期複查。定期進行胃鏡複查:普通性萎縮性胃炎一般可約3年多複查1次,期間不會出現很嚴重的症狀;若是腸上皮化生但屬於不完全性結腸型,並且伴有輕微的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應隻需1年進行1次,但是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就要3個月複查1次,若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癌變率超過10%,應視為癌變,應該及時作手術。

內鏡下胃腸病分毫必查!

由於消化內鏡檢查精準且可靠,與其他檢測方式相比較而言,在胃腸道疾病的診斷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還有一個優勢,檢查結果可以通過電視屏幕記錄或顯示下來,可以有助於專家異地會診或資料保存。所以,醫生若根據病情需要提議患者做胃鏡或結腸鏡檢查時,千萬不可顧及到不適或痛苦而拒絕檢查,這樣可能不利於病情的診斷。

以下是胃腸病各種檢查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1)胃鏡和結腸鏡,統稱消化內鏡,這兩種的檢查優點是:醫生能夠直接用肉眼觀察到上消化道(其中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腸)、下消化道(其中包括升結腸、直腸、橫結腸、降結腸和回盲部等)的內部狀況,能夠及時地發現諸如潰瘍、憩室、息肉、腫瘤等比較嚴重的病變,還能夠看清其他的一些細微的變化:黏膜的充血、水腫以及色澤改變等。對於隨時發現的可疑病變,還可以取出來活體組織作病理檢查;同時與其他慢性胃炎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癌有密切關係的幽門螺杆菌的病菌也可以被檢測到。缺點是,胃鏡通過人咽部時,會刺激患者感到不適或惡心;當結腸鏡進入腸腔後,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2)鋇劑造影檢查優點是:痛苦很小,可更清楚地看到全消化道的形態和蠕動情況。使用雙重對比造影,同時注入鋇和空氣,可判斷為小腸疾病。對比消化內鏡,有個不足是它影像學檢查,通常情況下,隻知道了某處有病,對病變作定位診斷,而不知道病變是何種性質,不能作出很準確的定性診斷。對於各種胃病的輕微病變法不宜察覺,這樣造成的漏診率較高。

(3)如胃電圖和腸電圖此類檢查的就不會帶來任何不適和痛苦的感覺,但其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價值尚不能被完全肯定。多數醫學界學者認為,依據胃、腸電圖儀說明書上的診斷標準來診斷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道息肉、結腸癌以及胃癌等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所以說電圖和腸電圖檢查並不能診斷出胃腸道的各種器質性疾病。

從臨床經驗來說,由於沒有經過內鏡檢查而漏診早期胃癌或早期結腸癌的患者也為數不少,造成癌變,這時很可惜的事情。事實上,現行的胃鏡和結腸鏡鏡身纖細柔軟、屈伸自如,隻要您全身放鬆下來,坦然地與操作醫生配合,一般情況下都能圓滿完成檢查,而且沒有任何痛苦和不適。

警惕胃黏膜脫垂的六大信號燈

胃粘膜脫垂症是由於異常鬆弛的胃粘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垂至幽門管脫入十二指腸球部導致的身體的不適,臨床多以後者為主。較嚴重的脫垂患者,常覺有上腹部飽脹不適、暖氣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這是由於食物很長時間在滯留在幽門部引起的。病程長的患者,常常會出現營養不良、貧血,甚至體重越來越輕。胃粘膜脫垂患者的病因主要與胃竇部炎症有關,30~66歲的男性病人多會患者這種疾病。

胃粘膜脫垂時症狀可輕可重,絕大多數人胃粘膜脫垂是可以複位,把這個特點叫做具備“可複性”。通常在短時間內胃粘膜脫垂可以複位的,病人就不會有什麼症狀,或者僅僅是輕度的腹脹、暖氣等小小不適應;如果不能立即複位的,則很有可能出現上腹隱痛、燒灼感。嚴重的胃粘膜脫垂甚至會發生嵌頓,即幽門部肌肉收縮,致使脫垂的粘膜上不去下不來,發生幽門梗阻。

胃粘膜脫垂的臨床症狀取決於脫垂粘膜的數量和嚴重的程度。約有1/3的病人不會發生任何嚴重的症狀,隻有經常脫垂或嚴重脫垂的病人,才會出現以下常出現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