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自我監測小竅門(1)(3 / 3)

(2)胃脫落細胞檢查是一項較簡單的檢查和診斷方法,在胃鏡直視下,在胃內可疑處刷取細胞作脫落細胞學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

(3)X線胃鋇餐檢查在對大多數慢性胃炎診斷是無異常發現。

(4)胃液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劃為胃癌前狀態,常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症狀,其癌變可能性會很大。胃酸分泌常有障礙,尤其以胃體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最為嚴重。

胃鏡與胃超 到底哪個好?

入秋以來,天氣轉涼,到消化門診就醫的患者日益增多。在醫院裏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一些患者總會詢問:胃鏡和胃超,哪種檢查方式更好一些?做了胃超之後,為何還要胃鏡檢查?不少患者心中存有疑惑。

事實上,胃部檢查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胃鏡檢查和胃超檢查。“胃超”是讓患者喝下一碗特殊造影劑後,然後做個胃部B超,無痛、無創傷、無交叉感染,這種檢查特別適合對老人和兒童的檢查,彌補了X線和胃鏡不能顯示的胃壁內的病變的缺陷;可檢測到胃粘膜層、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及漿膜層,並進行腫瘤TNM分期診斷。當病灶腫塊係處於胃小彎處的漿膜下平滑肌肉瘤時,胃鏡或胃鏡活檢則無法深入探測到,而胃超卻在這個時候恰巧彌補了這一缺陷,利用胃超可探測到漿膜層的優勢,可觀看到病灶部位。在對病人初篩中,對無症狀中晚期胃腫瘤檢測是特別有效的。

據醫院介紹,他們采用胃超對病人進行超聲檢查,已經確診胃炎、胃潰瘍等多種疾病的診斷率達到了96%以上,早期胃腸癌的診斷率也高達到70%左右。在臨床試驗中,由於早期胃腸癌是完全沒有症狀的,因此患者一般不可能去做胃鏡檢查。但當出現症狀去做胃鏡檢查時,常常已經到中晚期了。而通過超聲檢查,是可能發現早期癌及小潰瘍的,及時發現,及時對症下藥,可以啟到預防癌變的作用。

胃超是胃鏡的輔助和補充檢測手段,與胃鏡是互補的關係,相互間彌補不足之處,是不能完全替代胃鏡的。胃鏡下可進行病灶細胞活檢切片,而胃超僅僅是體外操作而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一旦胃超檢測有問題時,如檢測到潰瘍麵深且大或呈菜花狀時,必須進一步做胃鏡活檢確診。所以這兩種是配合使用的,要針對不同的病況而定的。

病人應該選擇何種檢查方式,說到底,並不是主觀臆斷的,還要看病人個體的實際情況,應該選擇適合最有效的,而未必要最精確的。

胃痛離不開氣、寒、虛

胃痛原因有很多,但都離不開氣痛、寒痛和虛痛。

1.胃氣痛

胃氣痛多因飲食導致,胃氣阻滯引起。證見胸悶痞塞、胃脘脹痛、得噯氣則舒暢,或伴隨腹脹、大便困難和脈多弦滑。治療需要行氣散滯,常用香砂枳術丸。較嚴重的患者結合用沉箱降氣散。胃氣痛多由肝氣引起,惱怒過後,肝氣橫逆犯胃,常見脅滿脹痛。治療需要疏肝健脾和養胃,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調氣散。如若肝氣引起的胃痛,長久的治療沒有好轉患者,極易化火,治宜宣泄苦降,可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下麵介紹一味中藥:胃氣痛片原方。

配方:八角茴香15g、沒藥(製) 20g、乳香(製) 20g、高良薑 20g、丁香20g、木香30g、肉桂40、烏藥60g、青皮60g、香附(製) 60g、鬱金60g、五靈脂(炒) 80g、白芍(炒) 120g。

將其中的烏藥、青皮、香附、鬱金加水煎煮兩次,每次約4小時,然後將兩次的藥液都融在一起,取藥液溶化沒藥、乳香,靜置,濾過,待濾液濃縮成稠膏;其餘八角茴香等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加入上述稠膏與適量輔料,混勻,製成顆粒,幹燥後,壓製成約1000片,即完成。

主要治療:理氣、和胃和止痛。適用於胃脘疼痛,胸腹脹滿,嘔吐酸水和消化不良等症狀。用法用量:口服,一次約5片,可根據實際的大小適當加減,日服2次。

2.胃寒痛

中醫中胃寒是指胃陽虛,胃中有寒氣。主要有嘔吐清水或冷涎,口淡喜熱飲,舌苔白潤等症狀。胃寒濕者最明顯的病症是舌苔白膩,表現為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西醫所說的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下垂、慢性胃炎,胃粘膜脫垂及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這些都屬中醫“胃脘痛痛”的範疇,均都是由於胃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