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簡易的自然療法(2)(3 / 3)

手三裏穴:位於肘部橫紋的中點以下2寸處。

外關穴:腕背麵橫紋之上2寸處,橈骨與尺骨的中間位置。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處,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的中間位置。

合穀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大概在第二掌骨中點處。

按摩下肢

下肢按摩是沿著脾經、腎經的線路,上下來回以直線摩擦。並且,糖尿病患者可按壓、揉動以下穴位:足三裏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時間都為3分鍾。

足三裏穴:外膝眼以下3寸,脛骨前脊向外1橫指處。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的斜下方,小腿外側的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穴:與陽陵泉穴相對,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的位置。

三陰交穴:內側踝骨最高點向上3寸,脛骨內側後方向。

按摩勞宮穴

按摩勞宮穴可用雙手,也可用小木棒等一些鈍性的物體。按摩的方法是按壓和揉擦等。雙手交替進行,每次按摩10分鍾,每天進行23次。

勞宮穴位置:第二、三掌骨之間,當握起拳頭時,中指指尖的下麵。

按摩湧泉穴

按摩湧泉穴最好在早、晚各一次,雙手交替按壓或揉擦穴位,時間為10分鍾,也可用其他鈍性物體按摩。

湧泉穴位置:足底,除去腳趾後的腳掌的前1/3處,足趾彎曲時,足向前凹陷處。

刮痧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於內分泌和代謝紊亂等多種原因造成的。針對不同穴位的刮痧療法可起到調節代謝的作用。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刮痧的部位主要有以下幾種:

頭部:全息穴區,即額旁3帶(雙側)、額頂帶1/3、後1/3。

背部:膀胱經,即雙側胰俞、脾俞至腎俞、陽綱至意舍。

腹部:任脈,即中脘至氣海。

上肢:三焦經,即雙側陽池。

下肢:胃經,即雙側足三裏;脾經,即雙側三陰交。

多飲加膀胱經,即雙側肺俞至心俞。

多食加胃經,即雙側內庭;脾經,即雙側漏穀。

多尿加腎經,即雙側太溪。

糖尿病的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古稱角法,也被叫做火罐氣吸筒療法,是一種以杯罐做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杯罐吸著於皮膚,造成淤血現象的中醫常用療法。糖尿病的拔罐療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方法一

穴位:①膀胱經:三焦俞、腎俞;②任脈:石門;③經外奇穴:華信夾脊;④脾經:三陰交。

做法:①留罐法:取以上穴位拔罐,而後將罐各留10~20分鍾;②排罐法:在腰椎的兩旁,密排拔罐,而後將罐保留;③針罐法:取以上穴位,用毫針針刺,再行留罐。

方法二

穴位:脾俞、肺俞、腎俞、三焦俞、足三裏、三陰交、太溪穴。

做法:取以上穴位,用單純火罐法吸拔穴位,並保留10分鍾,每日進行一次。

患者也可采用背部前穴走罐,即先在肺俞至腎俞段塗抹潤滑劑,而後走罐至皮膚潮紅或皮膚出現淤點為止,這一方法需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