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糖尿病患者需要盡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因為反複的低血糖會對腦細胞造成損害,導致腦血管疾病並有複發現象。
其次是注意生活方式的幹預。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戒煙、戒酒外,還應盡量少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高蛋白質、高纖維素的食物。而良好的心態,健康的心理無疑對糖尿病腦病的預防也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是及早發現糖尿病腦病的早期症狀,做早期的康複治療。當糖尿病患者出現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凝狀態等糖尿病腦病的早期症狀時,應該及時就醫,可適當地使用神經科藥物對此進行治療,及時將病情控製住。
而控製並減少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預防糖尿病腦血管病變最關鍵的環節。當患者中風發作時,應立即治療,避免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最後,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做定期檢查。及時檢測腦血管的血流變化,如果有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黏附、聚集及凝血等現象出現時,應進行對症治療,可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以上這些方麵是根據糖尿病腦病發病的原因推出的預防措施。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還要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避免過度勞累,進行體力勞動時不宜用力過猛,並形成良好的習慣。
糖尿病腦病的護理
糖尿病腦病包括兩種臨床表現,分別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症昏迷。雖然臨床表現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大的區別。不過,兩者基本的護理措施是一致的。
一般情況下,輕度的糖尿病腦病患者會有意識方麵的障礙,臨床表現為意識模糊、嗜睡、昏迷等,但對外界刺激仍有反應。對於這類病人的護理,除了要定期檢測血糖、電解質和進行血氣分析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1)通過經常觀察病人意識的變化,確定其意識障礙的嚴重程度,了解病情。對此類病人的監護,應分秒不離,並2~4小時巡視一次,昏迷的病人應使用床架,以防意外。
護理者可呼喚病人,若患者正確應答並很快入睡,就是嗜睡;如果大聲的多次呼喚,患者醒後仍不能正確應答,就是昏睡;若呼喚不醒,用手推其身體亦無反應,就是昏迷。
對於昏迷的患者,護理者可以對其做壓眶試驗,即壓迫眶上切跡,觀察麵部及肢體反應,而後再觀察其瞳孔大小及對光反應。若觀察壓眶時患者有痛覺反應,瞳孔大小對稱,有對光反應存在,則視為中度昏迷;若其瞳孔放大,無對光反應,則視為深昏迷。
(2)觀察患者呼吸、體溫、脈搏和血壓的變化。根據病情,該類患者應該每半小時到4小時檢測一次體溫、血壓、脈搏和呼吸。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體溫要用肛表,而不能以測量的口腔體溫為依據。檢測呼吸情況主要是觀察患者呼吸的深淺程度,看有無不規則或暫停的現象。一般情況下,非酮症性昏迷者呼吸較淺,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呼吸比較深,而且呼吸有酮味。若是昏迷加深而血壓還高,而且脈搏變緩,呼吸不規則,瞳孔大小不等,或顱內壓增高,則有可能是腦水腫或腦疝。患者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時,護理的人應立即向醫生報告,及早應用脫水劑。
(3)此類病人應采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這樣就可以避免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入器官而造成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讓患者隨時吸痰,保證呼吸衰竭者及時吸氧。
(4)糖尿病腦病患者若有尿失禁,應加強護理。在平時,應注意預防肺部及泌尿道感染,預防吸入性或墮積性肺炎。
(5)注意昏迷患者的口腔護理。
(6)有些昏迷的患者會出現眼瞼閉合不全的現象,對此,護理的人可以給患者的眼睛塗金黴素眼膏,並且用紗布覆蓋於眼部,以達到保護眼睛的目的。
(7)護理人員應注意24小時記錄患者液體的出入量和每小時的平均尿量,關注其腎功能,如果發現其24小時的尿量小於400毫升,應及時向醫生報告,進行處理治療。
(8)注意給患者補充足夠的水分和一定的營養。不但要進行靜脈滴注補充液體,還要采用鼻飼流質飲食,盡量供給一些高熱量、易消化而又不會損傷胃黏膜的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