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盡量避免在需要劇烈運動的部位注射胰島素,最好選擇在腹部注射。
(3)不要空腹運動。如果空腹的血糖小於6.7毫摩爾/升,就要在運動前吃些食物,並且在吃後10分鍾再開始熱身。進行中度以上運動且持續時間較長時,應在運動中適當加餐。進行長時間的運動,除了運動中要加餐,運動後也應增加進食量。
(4)盡量不要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作用最強的時候運動,短效胰島素注射後的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應減少運動量。
(5)在運動前後各測一次血糖有助於及時發現低血糖,還要了解哪些運動、多大的運動量會導致低血糖發生。
視網膜出血
糖尿病患者易並發視網膜疾病,如果運動量過大會誘發眼底出血,加劇對眼睛的傷害,有視網膜並發症的患者應避免運動。
在做規律性運動前,患者要檢查眼底,弄清是否有視網膜病變,同時測心率、血壓,了解有無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散步、慢步舞蹈、遊泳等舒緩的運動,每次時間以不超過60分鍾為宜。
不適合運動降糖的糖尿病患者
運動療法是控製血糖的好辦法,有助於減輕體重、使血糖水平平穩。
但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適合運動,有8類糖尿病患者就不適合運動,或在某些特殊階段不適合運動。
(1)Ⅰ型糖尿病,尤其是患有“脆性糖尿病”(不穩定性糖尿病)的患者,由於胰島功能幾乎完全喪失,導致胰島素完全缺乏,運動會使血糖升高,增加脂肪分解,而在缺乏胰島素的情況下不能氧化分解酮體,進而增加了酮症酸中毒的危險。此類患者在沒有很好地控製血糖之前,不要參加運動。
(2)近期有明顯的眼底出血、青光眼及視網膜剝離的患者,應該在病情得到有效控製後再參加運動。
(3)有糖尿病腎病,尿液中有蛋白、紅細胞者應主動減少運動量。
(4)血壓有明顯升高,大於170/110毫米汞柱的患者應暫停運動。
(5)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梗死者應中止運動。
(6)患者有明顯的糖尿病神經病變,影響到四肢、肌肉的感覺,必須在有效的保護和監測下運動。糖尿病足患者必須先進行評估,減少運動量,嚴重者應禁止體育鍛煉。
(7)肝腎功能不全及合並急性感染者。
(8)尿液中有酮體者禁止運動。
耐力運動是首選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主要以耐力運動為主,比如步行、慢跑、功率自行車、遊泳、打太極拳及醫療體操等。
為什麼耐力運動是首選呢?
第一,肌肉運動的主要能源物質之一是糖。經常做耐力運動能增強肌細胞的胰島素受體功能,改善胰島素與組織間的結合能力,在胰島素濃度較低時保持較為正常的糖代謝,也就是增強胰島素的效用。這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
第二,耐力運動可調節體重,改善脂質代謝。運動不但有助於預防和消除肥胖,還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酸的活性。
第三,耐力運動能改善血糖利用率。
第四,耐力運動能增強糖尿病患者的體質和抵抗力,減少感染。
在眾多的耐力運動中,患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其中的1~2項。在家中可做以下4種運動:
踮腳尖運動:手扶住椅背,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鍾。
爬樓梯:上樓梯時背部挺直,速度依體力而定。
坐椅運動:屈肘,兩手扶上臂,將背部挺直,在椅子上反複進行坐、立,做多久依體力而定。
抗衡運動:雙手支撐在牆壁上,雙足並立,上體前傾,以增加肌肉張力,每次支撐15秒左右,做3~5次。
太極拳幫助降糖
心肺耐力,也就是最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經調查,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其心肺耐力減少量隻有不運動者的一半。由此可見,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作用。
太極拳的好處不僅僅體現在維持心肺耐力方麵,對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和降低體內脂肪也有幫助。
很多中老年人都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部分高血壓患者在練習太極拳3~6個月後,血壓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練習太極拳後,輕度糖尿病患者可依靠飲食和適當運動控製血糖,不必再吃藥,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用藥量也減少了20%。這表明,太極拳運動也有降血壓和降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