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用藥的細節(3)(3 / 3)

給患兒用“泵”家長要注意的問題

在經過專科醫生的全麵檢查後,在醫生的建議下,家長可以給糖尿病患兒使用胰島素泵。為了使胰島素泵的治療達到較好的療效,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1)一般提倡給7歲以上的糖尿病患兒使用胰島素泵治療。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讓糖尿病專科醫生給糖尿病患兒安裝胰島素泵。

(3)應該對患兒進行胰島素泵使用知識的培訓,這樣應用起來才比較方便。

(4)家長應注意及時更換導管,再給孩子安裝胰島素泵之前進行消毒,特別是夏天,天氣比較炎熱,孩子容易出汗,家長應為孩子做好皮膚清潔,以防感染。盡量每天更換一次性外管,最多不能超過3天。

(5)及時給孩子檢測血糖,多檢查孩子的胰島素泵裝置,避免發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因此,家長應盡量在家裏備用血糖儀。

(6)有些孩子比較淘氣,會把胰島素泵當玩具,家長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以免使胰島素泵損壞。

(7)家長應盡量掌握胰島素泵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以解決使用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胰島素反應

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會產生一些副反應,主要有全身和局部兩方麵,還有胰島素抗藥性。

全身副反應

(1)低血糖:在進行胰島素治療的過程中,這一副反應最常見。一般情況下是由於患者飲食太少,或是沒有及時進食,運動量又過大,或使用胰島素的劑量過大等原因導致低血糖。低血糖常見於體製較差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中、重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輕微的症狀是饑餓、軟弱無力、頭暈、心悸、出汗等;還有可能會出現神經症狀,如煩躁、說話語無倫次等;較嚴重的症狀有抽搐、昏厥、似癲癇狀、昏迷不醒或死亡。

患者應熟知低血糖的反應,並提高警惕,及時補充糖類食物或糖水。除了輕度的低血糖,相對較為嚴重的低血糖患者都應及時就醫,以免發生生命危險。

(2)過敏反應:少部分人會有過敏反應,具體症狀如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紫癜和休克等。這些過敏反應大多是因為胰島素製劑中含有雜質。

輕微過敏反應的患者可以用抗組胺類藥物治療,重者就需要用高純度製劑如單組分人胰島素進行治療。高純度製劑雜質少,也不易產生過敏反應,還可以口服,適合過敏反應比較強烈的患者使用。另外,必要時,患者可以用小劑量的多鎰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過敏反應。

(3)胰島素性水腫:在糖尿病控製治療的前期,機體會處於失水和失鈉的狀態,葡萄糖也相對減少,待進行控製治療4~6日就有可能發生水鈉滯留而水腫,這一現象的出現可能與胰島素對腎小管吸收鈉的促進作用有關,所以被稱之為胰島素水腫。

(4)屈光失常:這一副反應是指患者在控製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的現象。這是因為血糖迅速下降,影響了晶狀體和玻璃體的內滲透壓,晶狀體內的水分逸出,並且屈光率也下降,出現遠視。對於此症狀,患者可不必擔心,因為這隻是一種暫時性的症狀,會隨著血糖恢複正常而逐漸消失。

局部反應

(1)患者身體注射局部出現發熱、紅腫或皮下有小結,這一副反應在NPH或PZI治療的初期最常見,原因是製劑中含有雜質,如蛋白質等。患者隻要改變注射部位,症狀就會自行消失,不影響療效。

(2)女性或幼兒的小腿、腹壁等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皮下脂肪萎縮或出現凹陷性皮脂缺失,男性多見於臀部等注射部位出現皮下組織增生成硬塊,甚至有麻木刺痛感,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患者隻需更換注射部位就會有所改善,並保證治療效果。

胰島素抗藥性

患者每天的胰島素需求量超過200U,注射後在48小時以上不會出現酮症酸中毒和其他由內分泌失調引發的繼發性糖尿病,這一現象被認為是產生了胰島素抗藥性。多年的研究認為,該現象是由於注射胰島素後,血液中產生了胰島素抗體,如牛胰島素,一般是IgG類,這一現象屬於胰島素免疫反應,與病理生理中的胰島素抵抗不同。並且,胰島素抗藥性不包括由其他病變導致的抗藥性,這些病變包括感染、肥胖、肝病、白血病、血色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萎縮性糖尿病等。

對於產生胰島素抗藥性的患者,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案:

(1)換用單組分人胰島素,這樣可以明顯減少抗體產生,使抗藥性得到緩解。

(2)患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治療,或者聯合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