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日胰島素需要量小於20單位,但又不能停止胰島素治療者。
(5)睡前僅需要很少量長效胰島素,淩晨卻出現低血糖的患者。
(6)餐前高血糖的患者。
(7)生活極不規律,不能按時進餐的特殊職業者,經常出差乘飛機的患者。
(8)想要很好地控製糖尿病從而不產生並發症,但又不願意嚴格控製飲食者。
(9)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和欲懷孕的糖尿病婦女。
(10)器官移植或嚴重創傷後持續高血糖者可短期內使用。
(11)已發生糖尿病並發症者,尤其是痛性神經病變者。
有的糖尿病患者不適合用胰島素泵治療,如果勉強使用不但不會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有時還會引起麻煩(如血糖波動),甚至危險。
此外,智力障礙者、失聰者和雙目失明者都不適用胰島素泵。有上述3種情況者如果想用胰島素泵,身旁需要有人陪護,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警報、排除機器故障、及時處理低血糖。兒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泵時,必須處在成人的嚴密監管下。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也不能用胰島素泵治療。
使用胰島素泵要防皮膚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感染往往是由於忽略了皮膚的清潔衛生引起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注射胰島素過程的無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皮膚感染。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泵後,血糖控製得較好,但是注射部位感染所帶來的煩惱卻讓患者頭疼不已,於是患者對胰島素泵產生了抵觸情緒。
這是沒有必要的,隻要懂得胰島素泵的正確使用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注意衛生和消毒,讓人困擾的感染就不會出現。
在裝胰島素泵之前,患者應洗澡並更換幹淨的衣服,再徹底清洗雙手;為了防止感染,不要用手觸摸注射器針頭和輸注導管的接頭;認真消毒輸注部位的皮膚;選擇對皮膚刺激性小的消毒劑,一般用75%的酒精,如果對酒精過敏可以換用其他消毒劑;待消毒劑幹燥後,確保針頭刺入皮膚時沒有濕的消毒劑;一般情況下,每48~72小時更換一次輸注部位,每次更換後,原輸注部位應外用抗菌藥膏或全身應用抗生素;在更換儲藥器和輸注導管之前也應該保持雙手的幹燥和清潔。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應該檢查輸注部位2次以上,查看是否有紅腫、出血及針頭套管脫出的現象。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應該立刻更換儲液管、輸注裝置和輸注部位。伴有皮膚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治愈皮膚病後才能裝胰島素泵。
胰島素泵注射部位選擇
胰島素泵治療模擬人體分泌胰島素的生理模式,給人體注射輸入胰島素,控製血糖。患者若能較好地使用胰島素泵,將血糖控製好,就能調節好身體代謝,維護健康。其中,注射部位的選擇也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泵前,必須先清潔皮膚,進行消毒,以防感染。人體注射胰島素的部位主要有以下幾處:
腹部
在腹部注射胰島素的優點是吸收速度快且恒定,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在肚臍周圍2厘米以內注射,因為此處人體的組織比較堅厚,注射了胰島素會吸收不均勻,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動。
上臂和大腿
上臂和大腿外側的脂肪比較豐富,適合注射胰島素。但是,患者注射時也需要避開脂肪比較少的部位,如肩關節的三角肌和膝關節上方的多骨區。
糖尿病患者在白天運動之前應避免在上臂和腿部注射胰島素,因為運動會加快胰島素的吸收,容易引發低血糖。
臀部
一般情況下,體型瘦弱的患者和兒童適合選擇在臀部注射。另外,習慣早睡的患者也適合在臀部注射胰島素,從而將整個晚上的血糖控製得比較平穩。
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並且,需要注意更換注射部位。
胰島素泵治療:餐前劑量控製
胰島素泵的治療主要是控製基礎率和餐前量,糖尿病患者將這兩個量控製得當就能夠將血糖控製平穩。其中基礎率是模擬人體24小時的基礎分泌情況,主要控製的是空腹血糖。而餐前量針對的就是患者進餐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負荷量。在住院期間,這兩個量都是由醫生來控製,出院後,基礎率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隻是餐前量需要患者自己控製。
出院後,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與醫院也有差別,所以,餐前量也應相應的發生變化。個人使用胰島素泵,餐前量應遵循的注射原則為“想吃多,打得多;想吃少,打得少;想不吃,先別打”,其中吃的多少指的是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量,打的多少指的是注射胰島素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