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染發後出現頭皮發癢、頭皮紅腫、皮疹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使用此種染發劑。出現頭暈、乏力等全身症狀時,很可能是全身毒性反應,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經常染發的糖尿病患者還應該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常穿布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臨床表現,是嚴重的血管並發症之一,也是病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如果合並下肢動脈硬化,會引起肢體缺血、間歇性跛行、夜間足部疼痛,嚴重時還會出現足部動脈搏動微弱或消失,組織缺血性壞死。
微小的創傷,比如不合腳的鞋擠壓足部、皮膚輕微外傷造成的感染,如果不能及時發現病變,以致傷口擴大,就會造成足部感染和足底潰瘍。
布鞋的優點是柔軟、輕便、價格低廉,一般是老年人的最愛。可就是因為它太柔軟,堅硬的物體如針、石子等極易紮破鞋底,傷到糖尿病患者的足部。
尤其是一些有神經病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疼痛的感覺很微弱,很容易傷害雙腳。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應盡量在醫生的指導下穿特製的鞋,最好是硬底、軟墊、寬頭的鞋,避免造成足部傷害。不要穿鞋底太軟的布鞋,因為布鞋受力點太均勻,不符合力學原理,長期穿著會使足部產生老繭,走路時感到疼痛。
糖尿病患者穿鞋、穿襪有講究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並發症。糖尿病患者往往隻注意遠離那些含糖高的食物,卻忽略了對糖尿病足的預防,隻管住了“嘴”,卻忽視了“腳”。
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足部微小的創傷、穿鞋或穿襪不當,都會引發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穿鞋、穿襪大有“門道”。
(1)鞋的大小要合適。如果鞋太大太肥,腳在鞋裏摩擦就會受傷,也容易崴腳;鞋也不能太瘦,本來糖尿病患者腳部的血液循環就不好,穿瘦鞋更是雪上加霜。
(2)鞋跟不要太高。穿高跟鞋時重心落在腳掌前側,前腳掌受力太大,容易造成腳的局部關節受傷,會長胼胝。糖尿病患者如果感覺有神經障礙,感覺不到腳疼,那麼繼續穿高跟鞋走路,腳很容易受傷,所以平底鞋或矮跟鞋是最佳選擇。
(3)鞋底和鞋幫要軟硬適度、薄厚適度。建議糖尿病患者穿運動鞋或旅遊鞋,軟牛皮鞋幫、牛筋底的皮鞋,既有彈性又防滑。
(4)勿穿涼鞋。即使是夏天,也不應穿暴露腳趾和足跟的涼鞋,而應選擇質地柔軟且透氣的鞋子。每次穿鞋之前都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夏天切忌在家赤腳行走,到海邊旅遊也不能赤足在沙灘上行走。
(5)襪子要寬鬆。不要選擇彈性過強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循環。最好選擇純棉襪,每天換洗,穿襪子時要保證襪子平整無褶皺。
糖尿病患者出汗要小心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汗,尤其在夏季,有一部分患病多年的病人會經常、大量地出汗。汗出得過多,不僅給生活帶來麻煩,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所以需要積極調理,盡量不讓自己出太多的汗。
汗是調節人體溫度和水分的重要途徑,夏季天氣炎熱,皮膚上的汗孔會自動打開,適量的汗液可以把人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到了冬天,天氣寒冷,為了保持體溫,汗孔會關閉,水分可以從尿液排出。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冬天也出汗不止,這是因為糖尿病導致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經受損。
從中醫角度看,大量出汗會使人體虛弱乏力,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患感冒,女性則易患尿路感染、陰道炎等。
出汗多的病人應在控製血糖的基礎上采取中藥調理。治療糖尿病引起汗多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需要對症下藥。目前西醫對該病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而中醫的治療優勢則比較明顯。
中醫講究治療時活血、化淤、通絡,在此基礎上,對每位患者進行清熱、滋陰、溫陽、補氣、化濕等治療,這樣可明顯改善出汗異常的狀況,同時還能延緩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的發展。
沒有胃中食積脹滿、便秘、肢體浮腫等症狀的糖尿病出汗患者可以適當食用烏梅、石榴皮等食物,以起到斂汗的作用。
別忽視便秘的問題
一旦糖尿病合並了便秘,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而且很可能發生危險。因為糖尿病會合並許多嚴重的並發症,如心腦血管疾病等,便秘時用力排便,很可能引起腸破裂穿孔、腦血管破裂,甚至猝死。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視便秘問題,集中攻克它。其實,把重點放在用藥治療便秘上,不如放在對便秘的預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