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土情深,真我無限(1 / 1)

故土情深,真我無限

新城事/新天地

我初次與黃曄華女士見麵,是在春天裏一個有雨的午後,春寒料峭的桂林極容易讓人沉入懷想的陷阱,對於一個客居異國19年的華人女子來說,懷鄉更是她一輩子無法抹去的情結。

沒有誰能對回憶說不,尤其是自己的童年時代,這樣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清晰,細節化作一滴滴的鄉愁,漸漸融入心中的故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出生於桂林的黃曄華,是榕湖畔長大的正宗桂林妹仔。在她的印象中,在桂林度過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尤為珍貴,充滿幸福的回憶。

從小就讀於榕湖小學的她很早就表現出文藝天賦,作為桂林市少年宮第一批小桂花藝術團的團員,她曾參加過六屆的“漓江之聲”比賽並多次拿到一等獎,也代表廣西參加過全國的電子琴、鋼琴比賽為廣西獲過殊榮。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桂林與熊本結交了友好姐妹城市,她曾接待過許多熊本市的友好訪問團並應邀作為桂林市高中生代表出訪過日本。

黃曄華女士的目光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親切熟悉的感覺一下子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這一切似乎發生在昨天。黃曄華告訴我,在桂林中學上學的時候,自己和現在央視新聞聯播主播歐陽夏丹不僅是同座,而且還一起出演過話劇《項鏈》,在中南地域城市話劇大賽中獲嘉獎並獲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女配角獎項。

1994年,就讀高二的黃曄華在求知的欲望下毅然離開桂林中學,飛往遙遠的加拿大,開始了少年留學的生活。在多倫多,她刻苦學習,獲取安大略省優秀高中生稱號,後獲取獎學金考入加拿大著名的約克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科勒公司加拿大分公司工作,從事財務分析領域八年。

“您沒有想過畢業後回國發展麼,國內的機會應該更大一些吧,”我問。“其實,我是蠻想回國的,可是當時能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學習,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曾打算學有所成後歸來,為家鄉建設出力的。”黃曄華輕輕呷了口茶,“可順其自然地,我遇到了我的先生,一個愛我的人。因留學的時機,年齡的變遷,家庭的組建,孩子的成長,直到近年我才將事業重心放在中國。”黃曄華說。

漂泊,是為了有一天不再漂泊。我相信她一直保持著這份從容和淡定,努力與堅持。對於一個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又客居異國的女子來說,故土的情懷和心靈的家園同等重要。在故土和情親之間,她在中加兩國的萬裏雲層上空反複來回,不斷奔波。

黃曄華非常愛桂林,愛這座山水甲天下的風景名城。她說:“我曾經帶過加拿大很多政要及知名人士到桂林來,他們都被這座美麗的山水城所吸引。說我出生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真幸運!我一直對自己是一個桂林人非常的自豪。”

故鄉這方熱土為何始終吸引著她,牽絆著她,散落在這裏的不僅有回憶,還有親人。黃曄華此次歸國還看望年邁的奶奶,給祖先輩掃墓,盡一個晚輩應盡的孝道。

黃曄華的爺爺黃雲是前自治區黨政老領導,在廣西顧問委員會主任任上離休,他曾在桂林做過多年市委書記。說到黃雲老先生,上了些年紀的桂林人一定不會陌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任桂林市委第一書記的黃雲曾對美麗的桂林有著美好的規劃願景——將桂林建設成為“東方日內瓦”。黃曄華這次回來,正是帶著“回故鄉做點事,還老人一個心願”的想法,打算投資桂林國際老年公寓這個項目。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桂林的養老事業做出貢獻。她說,這個項目選址臨桂,已做了立項,概規,環評工作等,後續還有許多工作要跟進,有一些問題還有待政府大力支持給予解決。

“我爺爺的為人,體現了桂林人樸實、自然的個性和特點,”黃曄華說,“爺爺位列廣西八大才子之一,其書法成就眾口皆碑,桂林至今還隨處可見他老人家的墨寶和題字。爺爺一直教導我做人要誠實守信,簡單樸實,天道酬勤,這是我們家的家訓,也是我做人做事的準則。”同時,這還是黃曄華給孩子們的金玉良言。黃曄華從不會因為工作繁忙而有所懈怠下一代的教育,她不僅是兒女們的好媽媽,更是兒女們值得信賴的好朋友。“我鼓勵他們堅持學習彈琴、書法、繪畫、棋類等中國傳統技藝。每年的暑期孩子們放假了,我都會盡量帶他們回中國,讓他們有機會多學習中文多了解中華民族文化。讓他們知道桂林,這個生我養我的家鄉,有解放橋、中山路、象鼻山,蘆笛岩等等美麗而有魅力的地方,我還會告訴他們,你們應該以擁有太爺爺這樣的前輩而無比驕傲。我讓孩子們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懂道理,並且有條理的生活,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我相信爺爺的話,合理開發他們最優質的一麵,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見解,他們終會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