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極之路和仿生養生觀當我把這本書的完稿交給人民軍醫出版社的時候,的確喘了一口大—這本書從金光印編輯約稿到完成,有超過一年的時間。倒不是說寫作麼難,我想寫的都在我心中,問題是總是集中不了較為大塊的時間,寫是“斷點”,好在這本書的構架不要求一氣嗬成。相反,在這麼一個較時間段裏,我可以把問題考慮得周全一些,我對整本書的質量還算是滿,我也順便告知大家,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利用零星的時間;練習書授的養生功課,也可以利用零星時間,養生就是要見縫插針。

今年9月份,金光印編輯找到我,跟我開玩笑說:“孔哥,太極拳都搬上會開幕式了,你還不給我寫一本太極拳方麵的書?書名我都給你定了,《我的太極之路》。”老金喜歡開玩笑,但他的動議是認真的,他說現在極拳的書很多,但大部分都像學術著作一樣難懂,他希望我寫一本普及書,能夠把太極拳講得像廣播體操一樣通俗,這個活我是應承了,但不在短時間完成。我今年以及明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瓜分了,孔伯華文化方麵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另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以及北京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和一些地方電視台邀請我做一些養生講座,所以太極之路》一書的創作還需要推後一些時日。

我想了又想,這這本書付梓之前寫了這篇後記,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什麼練太極拳,為什麼推崇太極拳,以及我對仿生養生的一些基本觀點。

我現在到處講養生,可以自信地說的是有資本的,這個資本一方麵是來自孔門的家學傳承,另一方麵就是我自己的“健康修養”

——這是我自一個詞,我認為健康就是一種修養,關於這個觀點,我在今後的著述中門涉及,這裏就不多說。

太極是我的健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練習太極拳有30年了,我都忍不住感慨,任何一個人,隻要堅持做一件事,想不成功都難;養生之道萬萬千,如果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丟一個,那本身就是不健我練習太極拳是因為我體弱,與家世也有一定的關係。

我父親因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而入獄,家中我是老大,下麵有兩個妹妹個弟弟,母親一個人的薪水很難支撐這個殘破的家,盡管家中所有值錢的基本上進了委托行(今天叫典當行),生活上仍然拮據;1975年我14歲在家想找份臨時工,但因為歲數太小,臨時工作也不是很好找,最後在友徐文章叔叔的幫助下,到位於農業大學內的國防科工委建築工地找到了小工的差事,用現在的標準看就是童工,但家境所迫,無可奈何。

1977年底,父親落實政策回到家中,家中的生活也隨之逐漸好了我也恢複了學籍,然而我的身體卻垮了下來,經常生病,因為這個原因我家與孫劍雲老師(孫氏太極拳第二代掌門人,孫祿堂之女)的世交使我與太極拳結下了不解之緣,一開始和孫老師學習形意拳,後來學孫極,再後來自己又學習了陳式。三十多個寒來暑往,練習太極拳成了我斷的功課,個中當然有很多的故事,這裏就略去了。

我說了太極是我健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的太極,不僅指太也指太極觀。從某種意義上講,太極對我的浸透,太極觀甚於太極拳,MSN簽名是“無處不太極”,我的新浪博客名稱是“謙和太極”,這都觀層次的。對於太極拳來說,我並不主張作為一種通行的養生之道,雖體對太極拳不斷謳歌鼓噪,我自己也深受其益,但我還是不去過多的推渲染,我覺得太極拳還是有些奢華,就像家具收藏中的花梨木一樣;另極拳太宏觀,一招一式都很誘人,但純粹的一招一式並沒有什麼意義,─尤其是要練到裨益於健康,還是很不容易的;還有一點,太極拳是分的,走錯門往往也會留下弊端。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方法比太極拳便實用,在這本書中,累計有幾十種方法都是很簡便的,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選用。

仿生養生,如今也是一個比較時尚的提法,不過在我看來卻樸素之極。

我們現在城市叢林中,人們對動物認知太少。民間有句俗話叫作“沒吃肉也見過豬跑”,意思是說通過“看豬跑”這樣的現象也可以觸及“豬”這個本質,這句俗語現在恐怕得顛倒過來說,隻能說“沒見過豬跑也吃肉”,是的,現在的都市人群,見豬跑確實很稀罕。豬隻是借代,我想說,現在的人接觸動物很少。所以,老金把我原書名《仿生養生金典》改學習動物好榜樣》,我非常認同,這正是我想給大家傳達的理念。我們不承認,動物比人健康,這可能是一種“天擇”,動物界沒有醫生,更養生館,這難道不能讓反思麼?

本文中呈現的我習太極一些招式,如果大家從窺太極拳之美,就可能你一扇養生健身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