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不能僅僅關注教師的不健康心理和行為,更應該關注這些不健康心理和行為的來源,更應該關注教師受到的不健康待遇(例如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折磨),以理解教師為基礎,才能達成解決問題的目標。

我們希望教師自己和全社會都能認識到:

教師是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個希望有飯吃有房住的人,一個個希望能好好贍養父母的人,一個個希望有幸福的婚姻和家的人,一個個希望陪著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的人,一個個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想要環遊世界的人……

但是現世的事業被放在了每一天生活的最前端,願望依然是願望,理想終究是理想,一方小小的三尺講台成了我們大多數老師一生的舞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寶貴的青春,為每個學生的成長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當教師們默默為別人的成長鋪路時,不應該早早地,就心力交瘁。以至於他們來不及看到自己的桃李芬芳……

當陽光曬滿苗圃時,我們的教師也理應盡情地享受這滿園陽光。如果作為園丁都不能享受陽光,這怎能讓美麗的心靈感受到溫存的希望?

偉大的事業總是艱巨的。希望我們教師自己和全社會一道努力,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隻有老師們生活在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才能生活在和諧之中。隻有教師具有了健全的心智,以積極的心去激勵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才能心智健全。隻有我們的孩子心智健全了,未來的社會才能和諧……。

這正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