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皮膚科常見病(3 / 3)

(5)根據病程長短可分急性和慢性兩型,急性蕁麻疹經數日至數周消退,原因較易追查,除去原因後,迅速消退。慢性蕁麻疹反複發作,常經年累月不愈,病因不易追查。

2.自我防護

(1)盡可能避開過敏原,對可疑過敏物質應慎用。

(2)由感染病灶引起的蕁麻疹,應首先控製感染,對慢性蕁麻疹反複發作者,應查找病因並去除之。

(3)飲食宜清淡,忌食魚蝦蟹等發物。

牛皮癬

牛皮癬在醫學上稱之為銀屑病,是一種常見而又易複發的慢性皮膚病。在紅色的皮疹或斑片上有銀白色鱗屑,以四肢、皮膚和背部較多。

牛皮癬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明確,有學者認為是與家族遺傳有關,也有人認為是與細莆感染、病毒感染、神經精神因素、物理化學因素、外傷、環境等有關。

各種年齡的人均能出現牛皮癬,但以青壯年為主,大多數在冬季發病,久病不愈妁人季節關係不明顯。

1.病症表現

牛皮癬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即尋常型、膿皰、關節病型和紅皮病型,最常見的是尋常型牛皮癬。

(1)尋常型牛皮癬一般多發生在四肢的外側,其次是腰部和頭部。起初為針尖至黃豆大的紅斑,類似雨點滴在身上,邊緣清楚,表麵有多層白色鱗屑。輕輕刮去鱗屑後,可見半透明的薄膜,稱為“薄膜現象”,再輕刮則能出現針尖樣的點狀出血,稱為“露滴現象”。一般冬重夏輕,有時伴有瘙癢。長在手部的可使指甲變形,長在頭部的使頭發簇狀豎起,但頭發不脫。

(2)膿皰型牛皮癬可在全身或手足出現皮膚表淺的膿疤,對這些膿皰進行化驗檢查時,沒有細菌感染。

(3)紅皮病型牛皮癬表現為全身發紅,每天大量脫屑,往往在1天後脫去衣服時,出現成堆的白色鱗屑。此種多由尋常型牛皮癬因治療不當而形成;病情較重,甚至有生命危險。

(4)關節型牛皮癬除有尋常型牛皮癬的症狀外,還伴有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久治不愈的病人身體多個關節出現畸形和疼痛。

2.自我防護

(1)尋常型牛皮癬禁用激素治療。現在社會上一些江湖遊醫打出治療牛皮癬“一針就好”等虛假廣告,患了牛皮癬病人往往很著急,有的人偏信以後進行治療。往往是被江湖醫生打了一些激素類藥物,牛皮癬可能好了一段時間,但過不了幾個月,就會複發,且比以前更加嚴重,有的甚至轉變成紅皮病型牛皮癬,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患了牛皮癬以後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2)因感冒、發燒或過度勞累後全身突然出現點狀紅斑,表麵有白色鱗屑,應立即到醫院就診,發病初期用大量抗生素往往得到很好的療效,配合中西醫治療後,不易複發。

(3)牛皮癬沒有傳染性,治療後或使病情緩解,但本病無傳染性;目前尚不能控製複發。應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4)急性期不要用熱水、肥皂洗。以免刺激皮膚後引起大麵積的皮疹發生。

(5)一定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嘴。刺激性的食物往往能加重或誘發牛皮癬,如辣椒、魚、蝦、蟹等。

白癜風

白癲風是最常見的發生予皮膚或黏膜的一種原發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的色素脫失症。每100人中至少有1-2個人發病。

本病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明確,許多學者眾說紛壇,各有各的道理,綜合起來各家報道和研究成果可以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是具有遺傳素質的個體,在多種因素的刺激下,出現免疫功能、神經精神及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從而導致人體酶係統的抑製或黑色素的破壞,使黑色素生成或黑化過程發生障礙,最終使色素脫失形成本病。

1.病症表現

(1)全身各個部位的皮膚都可發生白癜風,好發的部位是易受陽光照射及衣服磨擦的部位,特別是麵部,耳前和發際、頸部、腰腹部、上肢和手背部,陰部也有時常發生,多數白斑對稱分布。

(2)初起的白斑多為指甲至錢幣大,圓形或橢圓形,有的呈不規則形,個別患者為小點狀的色素減退斑,邊界明顯,白斑上的毛發也可脫去色素而完全變白。

(3)局限型的白斑多為單發或集中於某一部位,散發型的白斑一般由局限型發展而來,全身呈點狀分布,多對稱;泛發型可發展至全身一半皮膚以上;肢端型的白斑多為隻發生於四肢的末端或麵部;節段型的白斑按皮節或神經節段分布。

(4)白癜風患者的病期可分為進行期、靜止期與好轉期,一般無不適的症狀,少數病人在發病前或發病時在白斑處有癢感,在日曬後可發生疼痛甚至起水皰。夏季時發展比較快,冬季減慢或停止。有的病人因舊曬、精神受到打擊、急性疾病、手術等人體應激狀態後白斑會迅速擴散,極少數病人可自愈,也有自愈後又複發的。

2.自我防護

(1)避免搔抓、摩擦及熱水燙洗等方法來止癢。

(2)避免飲酒、喝濃茶及食用辛辣食品。

(3)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和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