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皮膚科常見病(2 / 3)

(4)多發於顏麵、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覺瘙癢,常因搔抓而不斷接種新疹。

(5)主要發於2-7歲兒童,多見於夏秋季節。接觸傳染,可兒童中流行。

2.自我防護

(1)患有濕疹等皮膚病時,必須及時給予清潔和止癢藥物,以免抓、摩擦而引起本病。

(2)如患病後,應及時治療,不要抓患處後再抓好的皮膚;抓搔患處後要洗手。患者的用品如毛巾、臉盆等,應洗燙消毒。

(3)普及衛生教育,尤其對托兒所、幼兒園的保育員、教養員,以防本病流行。

(4)注意清潔衛生,經常修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

(5)保護皮膚完整,即使皮膚有極細小的破損,也應及時塗些紅藥水或龍膽紫,以防感染。如有濕疹、蟲咬皮炎等瘙癢性皮膚病,應早期積極治療,切忌搔抓。在暑天,防痱治痱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

(6)產房嬰兒室、托兒所或幼兒園如有發病應及時隔離治療,嚴密消毒。

斑禿

斑禿俗稱“鬼剃頭”,是一種局限性斑片狀脫發,驟然發生,經過遲緩,可自行緩解和複發。病因不明,可能與神經精神因素有關,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也有認為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

1.病症表現

(1)頭發突然大小不等呈圓形或橢圓形斑狀禿發,患處無炎症,也無自覺症狀。

(2)有些病例短期內頭發可全部脫光而成全禿,有的甚至眉毛、腋毛和毳毛等全部脫落而成普禿。

(3)有自愈傾向,初長時新發大部纖細柔軟,呈灰白色,類似毳毛。可隨長隨脫,痊愈時發漸變粗變黑。

2.自我防護

(1)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忌食辛辣、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激的情緒波動。

(3)宜用溫水洗臉,避免過冷、過熱及不潔淨物品的刺激。

(4)平時不要用堿性過大的肥皂洗頭。

疣是由於一種人體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膚表皮新生物,可分為四型:即尋常疣、扁平疣、蹠疣及尖銳濕疣。疣一般是由直接接觸而傳染,但也有可能經濘物間接傳染。

尋常疣、扁平疣、蹠疣常發生在人體免疫缺陷狀態如惡性循環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腎移植的病人,因此,醫學上認為疣的感染可能與細胞免疫功能有關。尖銳濕疣為性傳播疾病。

1.病症表現

(1)尋常疣常被人們稱之為“刺瘊”、“瘊子”。好發於青少年或兒童的手背及手指,也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和身體的任何部位。開始為針頭大小,光滑、發亮、半透明狀的扁平狀皮疹,漸漸增大,經過幾十天以後,可長至豌豆大或更大,表麵粗糙不平,呈灰色、黃褐色。一般沒有不適症狀,有的人會出現瘙癢,抓破後易出血,並導致向全身其他部位傳染。有一半以上人患者可在兩年內自愈。

(2)扁平疣常好發於青少年,一般都是突然大批出現在麵部或手背部,從米粒大到黃豆大的扁平狀皮疹,表麵光滑,質硬,呈淡褐色或正常皮膚顏色,圓形或橢圓形,一般無自覺不適症狀。個別感瘙癢。常因搔抓或在洗澡時搓洗而傳播。

(3)蹠疣是發生在足底的尋常疣,通常被人們誤認為是雞眼。一般發生在足底受壓部位,多數開始為一個,呈灰褐色,周圍高,中間低而呈黑色刺狀,易出血,常在受壓時感到疼痛,可自愈。

2.自我防護

由於疣通常是接觸傳染,病毒在傳播途徑中呈播種式傳染,因此在我們發現有尋常疣、扁平疣、蹠疣時:

(1)首先要避免搔抓和搓洗,避免疣在自身傳播。

(2)疣在破損後要及時消毒,避免感染。要在醫院裏進行消毒處理,不要擅自將其弄破,以免病毒傳染到自身的其他部位或別人。

(3)由於人體在自身免疫低下時易發生大麵積疣,應注意自己近期身體狀況,及時到醫院檢查身體。同時加強轅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而致身體免疫力下降。

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種局限性、過敏性水腫反應。常通過某種食物、藥物、生物製品、病灶感染、精神因素、腸寄生蟲、外界冷熱等刺激而導致發病。

1.病症表現

(1)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或蒼白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楚,形態不一,皮損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

(2)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

(3)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有時此起彼伏,1日內可反複多次發作。

(4)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於某部,有時黏膜亦可受累,如發生於胃腸,則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喉頭黏膜受侵時則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