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五官科常見病(3 / 3)

(3)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煙酒,以免滋生火熱。天氣幹燥時可預防性的往鼻腔裏滴入油劑滴鼻液。調節情誌,去除挖鼻的習慣,避免鼻部損傷。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以免鼻出血的發生。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在空氣中傳播的變應原刺激物觸發身體後,分泌的組織胺使鼻道、鼻竇、眼瞼及眼睛的表層脆弱黏膜發炎,並有液體狀分泌物產生。此病的致病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有部分關係。它有季節性和常年性之分,40歲以下,曾患過哮喘、皮炎等過敏性疾病的人,易患過敏性鼻炎。

1.病症表現

打噴嚏、流鼻涕、眼睛紅癢、常流淚,患者還會有皮膚瘙癢、咽喉幹燥、哮喘等症狀,如果生活在充滿花粉粒的空氣中症狀會更嚴重。

2.自我防護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受涼。

(2)不要佩帶隱形眼鏡,不要去揉眼睛。

(3)如果過敏性鼻炎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應去及時地去看醫生。

(4)找出過敏原,設法避免接觸。

(5)避免食生冷、油膩、魚蝦等腥葷食物,以清淡為主。

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是以鼻塞、流膿鼻涕、頭昏、頭痛、嗅覺減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病程較長,可數年至數十年,反複發作,經久難愈。慢性鼻竇炎絕大多數是鼻竇內的多種細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及鏈球菌多見。

1.病症表現

(1)流涕:多為膿性,黃、綠色或灰綠色,病程長者鼻涕可有息氣;膿涕常可經後鼻孔流至咽喉,病人自覺咽部有痰,並常經咽部抽吸後吐出。

(2)鼻塞:因鼻黏膜充血或鼻息肉所引起,有時亦可因膿涕太多,於擤出鼻涕後鼻堵減輕。

(3)嗅覺下降,多為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域,二為嗅區黏膜受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4)頭昏、頭痛,慢性鼻竇炎多表現為頭沉重感,急性發作時可有頭痛,均為鼻竇內引流不暢所致。

(5)全身表現:少數人可無明顯症狀,但多數有頭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以及失眠等。

2.自我防護

(1)慢性鼻竇炎的病人由於病程日久,常伴有全身不適及容易煩躁等表現,居住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冬季氣溫變化不應太大,注意休息,堅持治療。小兒患病應按時用藥。患者可多做低頭、側頭動作,以利鼻竇內膿涕排出。清潔鼻腔,去除積留的膿涕,保持鼻腔通暢。

(2)積極預防感冒,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及時治療,因為“上感”治療不徹底,常是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竇炎的誘因。

(3)工作環境粉塵、汙染較重的地方,應戴口罩,避免細菌進入鼻腔。

(4)積極治療慢性鼻炎。

(5)注意不用力擤鼻,膿涕多者可先滴藥、再擤鼻,以免單個鼻竇炎因擤鼻不當,將膿涕壓入其他鼻竇而導致多個鼻竇發炎。

(6)禁食辛辣、肥膩刺激性食品,戒除煙酒。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急性中耳炎長期不愈的結果。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分為良性型和非良性型。良性型僅限於中耳黏膜的慢性炎性,浸潤,並不累及骨壁,且常有患病數年也不產生嚴重的並發病。良性型的鼓膜孔一般者是中央性的,而且穿孔大小不等。這種情況均係中鼓室發炎。非良性型往往有肉芽、息肉增生、膽脂瘤形成和骨質破壞(聽骨、鼓室骨壁、麵神經管、骨迷路、顱骨板)。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時,如感染侵入顱內,則往往引起危及生命的顱內並發病。非良性型的鼓膜穿孔一般都是邊緣性穿孔或鬆弛部穿孔,有時鼓膜鼓環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一般均係上鼓室發炎。

1.病症表現

(1)患耳流膿,經年累月,纏綿日久,或時流時止,止而複流,膿色白或間黃稠,或膿清量多,或惟耳濕。

(2)聽力減退。聽力減退一般不明顯,當鼓室有瘢痕粘連時,則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一般是傳導性耳聾。檢查時鼓膜有穿孔。如發現鬆弛部穿孔,則要特別注意有否有膽酯瘤的存在。

(3)有時有耳鳴。

2.自我防護

(1)主要是預防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生和發展。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及其並發病的積極治療,是預防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重要措施。

(2)凡助長咽鼓管發炎的一切鼻、鼻咽和扁桃體的疾病,均應采取適當的治療。

(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沐浴和洗頭時,應當用凡士林棉花或小紗布條塞耳,也不宜遊泳,以免水流入耳內,引起急性發作。

(4)封閉幹性鼓膜穿孔的治療,也是預防慢性中耳炎複發和聽力減退的良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