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食辛辣或油膩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2)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3)生於麵部,尤其在鼻翼旁和上唇部的癤,切勿用力擠壓,以防引發顱內病變。
(4)因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引發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癰
癰也是發生於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但較癤少見,卻更為嚴重,是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的多個相鄰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感染,多發於項、背等皮膚厚韌之處,中老年人易患此病。
1.病症表現
(1)局部紅、腫、熱、痛。皮膚呈醬紅色炎性浸潤區,高出體表1-2厘米、堅硬,千般有手掌大小或更大。中央區皮膚多呈壞死,很多粟粒狀的膿頭,形成不易脫落的膿栓,膿栓脫落後中心塌陷,膿血樣分泌物溢出後狀似蜂窩。周圍組織明顯水腫,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
(2)局部灼熱,壓痛明顯,區域淋巴結常有腫大,壓痛。常伴有寒戰和高熱,頭痛和食欲減退等全身感染症狀。
2.自我防護
(1)外敷藥膏應緊貼患部,箍圍藥宜注意溫度,摻藥粉需散布均勻。
(2)瘡口周圍皮膚應經常保持清潔,以免伴發濕疹。
(3)高熱時臥床休息,多飲白開水。
(4)患在上肢者,以三角巾懸吊;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並減少行動。
肛裂
肛裂是指肛管皮膚深及全層的裂開,形成梭形潰瘍的病變。肛裂大多發生在肛管後壁正中部,少數在前壁正中部。一般僅發生一處,分為急、慢性兩種肛裂。各年齡段均可發生,多見於30-40歲中年人。由於本病易反複發作,常伴發皮贅和肛乳頭肥大,嚴重時引起肛管狹窄,形成肛裂三聯征。致病原因,至今尚未清楚。多認為與肛門括約肌的分布、痙攣以及血管因素有關。但大便幹操、秘結,常是本病的伴隨因素。
1.病症表現
(1)疼痛: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狀,初有便意時即感到輕微的不適和疼痛,排便時糞便通過肛管,肛管擴張時產生撕裂樣的疼痛,便後稍微有短暫的緩解間歇期,約5分鍾左右,再次因擴約肌肉痙攣而出現疼痛加重,持續時間可達1小時之久,甚至可達數小時,患者坐臥不安十分痛苦,以後逐漸緩解。再次排便時疼痛周而複始,使患者對排便產生畏懼心理而忍便。
(2)出血:肛裂出血不多,有時手紙帶血,有時糞便表麵帶血,有時則為便後滴血。
(3)便秘:既是病因又是忍便的結果。患者刻意減少排便次數,延遲排便時間,使糞便更加秘結,加重了對肛管的損傷,形成惡性循環。
(4)瘙癢:是肛裂潰瘍麵分泌物對皮膚刺激形成濕疹所致。
2.自我防護
(1)平時注意飲食合理調節,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及慢性腹瀉;加強體育運動,增強體質,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2)經常進行肛門收縮運動,促進局部血循環。
(3)凡大便出現便血,應及時診治,切勿掉以輕心。內痔要及早根治,治療期間應避免劇烈活動,保持肛周清潔,預防感染。
(4)要養成肛門熱水浴的習慣,促進肛周血循環及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