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合理用藥保健康(3 / 3)

(4)可樂飲料:因為可樂飲料中含有咖啡因興奮劑,如用可樂飲料服用藥物,會和藥品產生抵抗作用,使藥物失去藥效。

(5)酒:一些鎮靜藥物如果用酒送服,會使人昏昏欲睡,病情加重,嚴重的會導致血壓降低。如阿司匹林加上酒精,人服食後易造成胃出血。

用藥分清“複方”與“複合”

人們常把“複方”與“複合”藥物視做同一概念,如把“複合氨基酸注射液”寫成“複方氨基酸注射液”。這不僅是概念上的錯誤,還會帶來用藥混亂。下麵談談藥物複方與複合的異同。

首先,複方和複合都表示由幾種成分組成的藥物,在這點上,兩者是相同的。

其次,“複合”係指由幾種同類別的藥物組成的製劑,當然也允許有其他類別的藥物,但僅有同類別藥物組成已構成“複合”之意,如複合維生素B片,它由維生素B1、B2、B6複合而成,並以此為主,但還含煙酰胺、泛酸鈣等,故以“複合維生素B”命名。又如複合磷酸酯酶片,它由麥芽中提取的多種酶(主要是磷酸二酯酶、磷酸單酯酶)組成,這些酶都具有磷酸酯酶的活性,可看成一類,故亦構成“複合”之意而得名。“複方”係指幾種不同類別的藥物混合而成的製劑,其後的藥名是指處方中的主藥。比如複方碘溶液,是由碘和碘化鉀組成,而起治療作用的是碘,碘化鉀隻是在配製過程中增加碘的溶解度。又如複方苯乙呱啶片,它由苯乙呱啶、阿托品等組成,兩者皆有治療作用,但以苯乙呱啶為主,故而得名。再如複方氯喘片,內含鄰氯喘息定、必咳平等成分,這顯然是不同類別的幾種藥,但以鄰氯喘息定為主,故名。

“複方”與“複合”是不同概念,應嚴格區分,以確保用藥安全。

兒童用藥的一般原則

兒童的“髒腑嬌嫩”,致病“易虛易實”,並且兒童的病情受心理、社會的因素影響較小,故用藥一般“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用中藥不用西藥,能用湯藥不用成藥”的原則。具體如下:

1.有病早治療

兒童的“髒氣清靈,易趨康複”,治療越早效果越明顯,預後越好。

2.用藥要及時

兒童的髒腑嬌嫩易於受外邪影響,一旦得病,傳變迅速,及時用藥,防止病情進一步擴散。

3.用藥量要適當

藥量過大易於損害五髒六腑,過小又易於留邪於內,形成慢性,所以用藥要恰當好處。

4.口服是最好的用藥途徑

注射、輸液等容易使兒童受到驚嚇,不利於疾病的痊愈。

5.最好使用中草藥

中藥是對全身髒腑功能的調整,有利於向好的方向發展;再者兒童的五髒六腑功能皆不足,尤其是肝的解毒功能,腎的排泄功能不足為突出,如果用藥不慎,特別是西藥,很容易使孩子的肝髒和腎髒受到傷害。中成藥在不能服用湯藥或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但成藥有其局限性,如果辨證不明,可能會適得其反。

老年人用藥要領

據統計,我國每年5000萬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萬人的入院與藥物不良反應(ADR)有關,其中重症ADR50萬人,死亡19萬人,其中老年人數量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在所有ADR致死病例中占一半。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

老年人身患疾病較多,用藥相應也多。但用藥恰到好處,才能祛病益壽,否則,會給身體帶來損害。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用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先取食療,而後用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這樣既可治病,又沒有副作用。例如喝薑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食療後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後再選擇用藥進行治療。

2.先用中藥,後用西藥

中藥多屬於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往往要小於西藥,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藥進行調理。

3.先以外用,後用內服

為減少藥物對機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藥治療的疾病,比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可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最好不要急於用內服消炎藥。

4.先用內服,後用注射

不少中老年人在剛得病以後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劑病會好得更快,其實不然。藥劑通過血流向全身,最後進入心髒,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髒。因此,能用內服藥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非要用注射劑。

孕婦用藥注意事項

1.孕婦用藥要謹慎

藥物固然有治病的效能,但任何藥物都有其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尤其對孕婦來說,更為重要。因為藥物不但作用於孕婦自身,還可以通過胎盤直接進入胎兒體內,也可以通過母體代謝間接地影響胎兒。藥物的種類很多,有些藥品雖然對母體的危害性不大,但對胎兒卻有損害作用,如影響胎兒神經係統的發育,使骨骼生長出現障礙等。這種影響程度,取決於藥物的性質、劑量和服用時間長短、藥物毒性強弱、胎盤的通透性以及胎兒遺傳素質對藥物的敏感性等因素。

2.孕婦用藥有講究

懷孕期間生病是很讓準媽媽們頭疼的事。許多孕婦總覺得“是藥三分毒”,什麼藥都不敢吃,寧可自己忍受病痛折磨,實在受不了就采用自己認為比較“安全”的中藥。最近,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的意見是:懷孕期間生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絕對不吃或者濫用中藥都是誤區。

3.正確用藥不傷胎兒

有些孕婦固執地認為,無論服什麼藥都會給胎兒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盡管不停流涕、頭痛不止,也還是堅決不肯吃藥。

現在不少孕婦寧可自己吃苦,也不願傷著胎兒,甚至連醫生指導下的服藥也不敢。其實有病不治對自身和胎兒同樣可能帶來傷害。隻要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不僅能確保孕婦和胎兒的安全,還能減少胎兒感染某些疾病的機會。

4.吃中藥也有忌諱

婦女在妊娠期間,應特別注意服用中藥的禁忌。因為某些中藥具有墜胎的作用,可以造成孕婦流產的嚴重後果,故不能隨便亂用。根據中藥對孕婦胎兒損害強度的不同,一般分為禁用藥和慎用藥兩種。

禁用藥是指在妊娠期間絕對不可使用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大多數是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其中包括強烈的逐水藥和理血藥中的行血、活血化瘀藥,如巴豆、牽牛子、大戟、商陸、麝香、三棱、水蛭、莪術、虻蟲等。

慎用藥是根據孕婦所患病情,斟酌使用的藥物,一般沒有特殊必要,應盡量避免使用,以防發生意外。慎用藥包括通經去瘀、行氣、破血以及產熱、滑利等藥物,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幹薑、肉桂、半夏、冬葵子等藥物。

5.孕婦用藥要遵循的原則

(1)任何藥物的應用均在醫生、藥師的指導下服用。

(2)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則不要用。

(3)必須用藥時,則盡可能選用對胎兒無損害或影響小的藥物。如因治療需要而必須較長期應用某種可致畸的藥物,則應終止妊娠。

(4)根據治療效果,盡量縮短用藥療程,及時減量或停藥。

(5)服用藥物時,注意包裝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字樣。

(6)孕婦誤服致畸或可能致畸的藥物後,應找醫生根據自己的妊娠時間、用藥量及用藥時間長短,結合自己的年齡及胎次等問題綜合考慮是否要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