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合理用藥保健康(2 / 3)

用藥先看說明書

當你從醫院或藥店取回藥品時,藥物的包裝裏會為你提供一份說明書。用藥前你應仔細閱讀說明書,避免吃錯了藥,或將外用藥口服。說明書裏提供的資料,還可以幫助你了解藥物的性能,減少或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那麼,怎樣閱讀說明書呢?

首先要看清藥品的名稱、適應症,確定是否與醫生、藥劑師吩咐的相符,防止用錯藥物。然後仔細閱讀藥物的使用方法,看清是口服還是外用,若是口服,要看清是嚼碎吞服還是溶水後服用,或是用水送服。服藥的時間關係藥物的療效,是飯前服,還是飯後服,睡前服還是晨起服,或是發病時服用。這些都應一一了解清楚。

藥物的劑量則應嚴格按醫囑或說明書中的規定使用。認真了解說明書中的注意事項一欄,對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尤為重要。對慎用、禁用部分,如與自己的情況相符,要及時請教醫生,遵從醫囑使用;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小兒、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胃潰瘍患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更應注意這一點。患有多種疾病的人往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而藥物聯合使用後會出現藥效降低或毒性增強的現象,有些藥物聯合使用還會出現新的毒性反應,對此,說明書中都會給予說明。了解這些會大大減少用藥後發生的危險。

沒有一種藥物沒有副作用,隻有了解藥物的副作用,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身體出現的反應,必要時及時停藥,隨時就醫,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用藥安全。不注意說明中的這部分內容,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有些人對說明書中藥品的存放方法往往不以為然,其實,藥品的存放方法會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藥物存放不當會造成藥物失效,或發生化學反應引起中毒症狀。

最後,還要注意藥物有效期。一般來說,從醫院或藥房購回的藥物大多不會過期,但還是要謹慎。超過有效期的藥屬於劣藥,不能使用,對此應引起用藥者重視。

一份小小的說明書關係到你的用藥安全,甚至維係著你的生命。所以,用藥前請你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

服藥有門道,亂服失藥效

藥物說明書通常會寫明服藥時間和服藥間隔,例如“飯前吃”、“飯時吃”、“一日一次”、“一日兩次”等。但究竟距離吃飯多長時間才算“飯前”?許多患者糊裏糊塗。

據介紹,患者中最常見的情況是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就往嘴裏丟一片藥。有關專家指出,這樣做不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藥效。

患者服藥時除了須按醫囑外,還要嚴格遵守正確的用藥時間和服藥間隔的規定。通常用藥時間分為飯前服藥、飯後服藥、飯時服藥、空腹服藥、睡前服藥五種,而用藥間隔分為每日一次、每日二次、每日三次和每日四次四種。

1.用藥時間要嚴格遵守

(1)飯前服藥:專家指出,有些藥物需在進餐前30-60分鍾服用,這主要是為了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於被腸道吸收,生物利用度不因食物影響而下降。

(2)飯後服藥:進餐後15-30分鍾服藥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大部分藥物都可餐後服用。

(3)飯時服藥:是指進餐少許後服藥,然後繼續吃飯。此時吃藥主要是為了及時發揮藥效,而油類食物有助於藥物的吸收。

(4)空腹服藥:指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此時服藥可避免食物影響其吸收並可迅速入腸發揮作用。大部分中藥或中成藥宜空腹服用。

(5)睡前服藥:催眠藥如“安定”、H2受體拮抗劑如法莫替丁、緩瀉藥如“果導”、“驅蟲藥”、抗過敏藥等,一般在晚上臨睡前30分鍾服用。據李碧青介紹,由於在體內激素分泌水平波動的作用下,人體晚上的血壓偏低,降壓藥不宜在晚上服用。

2.服藥間隔切莫隨意

(1)每日一次:一般指每日清晨或晚上服藥1次,並保持每天的同一時間。但某些藥物要在特定的時間服用。如地塞米鬆或強的鬆,應在早晨的餐後服用,可增加療效和減少副作用,而吡啶類降壓藥,此時服用可以減少高血壓患者在早上發生心血管病幾率。

(2)每日二次:說明書上寫明“每日兩次”的絕大部分藥物都是指每日早晨、晚上各服用一次,相隔約12小時。但“黛安神”的服藥時間應是早上和中午。

(3)每日三次:指每日早、午、晚各1次,相隔約8小時。例如一種方案是早上7點、下午3點、晚上10點。

(4)每日四次:指每日早、午、晚餐和睡前服用。

吃藥前要先看“鍾點”

據報道,生物鍾支配人體血壓、脈搏、心跳、神經的興奮抑製、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種生理活動,人體各器官都有自己的節律。如果按一定的時間表服用藥物,可以收到更好的藥用效果。

1.哮喘藥:夜間任何人肺部的工作效率都不如白天高,所以哮喘病人往往在夜晚呼吸困難,且在夜晚容易喪命。哮喘病專家有時就把某些藥物夜間服用劑量增大到早上的2倍。

2.抗癌藥:醫生對118名白血病患兒進行治療時,在下午至晚上對這些孩子使用細胞毒,患者比較容易承受。研究表明,健康的細胞主要是上午分裂,而癌細胞是整天分裂。因此,晚上進行化療可能會少殺死一些健康細胞。

3.滋補藥:適宜在早晨空腹時或晚上臨睡前服用,便於人體吸收。

4.維生素:一般宜在兩餐之間服用,但用維生素K止血應及時服用。

5.抗生素:宜在飯前服用,可使藥物在通過胃時不會過分稀釋,從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6.過敏藥:在臨睡前半小時服用,可減少嗜睡等副作用。

7.胃腸潰瘍藥:最好在睡前加服一次。因為夜裏胃酸分泌有一個高峰期。

8.鐵劑:貧血者每晚7時服藥比早晨7時服藥吸收率要高1倍。

9.止痛藥:通常在中午服用,因為上午11-12時是人體對痛覺最敏感的時候。嗎啡和杜冷丁則在晚上9時使用時鎮痛效果最好。

10.止喘藥:宜在晚上臨睡前服用,以預防病人在淩晨2時最敏感期發作。

11.降壓藥:宜安排在早上10時、下午3時服用,臨睡前不宜服用。

12.助消化藥:宜在飯前或飯後5分鍾服用,前者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後者可使之與食物充分混合。

13.心髒病藥:宜在早晨6-8時服用,見效快。

服藥時水也要選擇

專家提示:用溫白開水送服藥最好,因為溫白開水不會影響各種藥物的吸收。

1.水溫的選擇

(1)多酶片等:胃蛋白酶合劑、胰酶片、多酶片、酵母、乳酶生、維生素C等,藥性遇到高溫極容易受到破壞而失效,因此服用時不宜用開水衝化,而應以溫開水送服。

(2)小兒麻痹糖丸:宜用涼開水送服。

(3)各類止咳糖漿:各類中成藥止咳糖漿的止咳作用,部分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麵,以減輕炎症對黏膜的刺激,從而緩解咳嗽。若用開水服,會使藥液稀釋,失去止咳作用。

2.服藥不宜用的水

(1)汽水:例如退燒藥阿司匹林屬於酸性,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用汽水服藥,會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

(2)牛奶:牛奶是營養很豐富的飲料,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鈣,如用牛奶服用四環素、硫酸亞鐵等藥物,會形成不溶解的複合物質,會影響腸道吸收,減低藥效甚至使藥物失去方效。

(3)果汁:含果汁的飲料都含有果酸。如用果汁服紅黴素,常會影響小腸的吸收,從而降低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