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回 古怪的一桌人(2 / 2)

雍和點頭道:“好,你去忙你的吧。”

楚光明舉杯飲酒,隻是冷笑。那店伴就要走開。楚光明驀地伸出左手,扣住他的手臂,道:“慢些,你把剛才說的話說完了再走。”

那店伴隻覺得一道鐵箍夾住了自己的手臂,疼得齜牙咧嘴,身子扭曲,由不得到抽一口涼氣,道:“哎呀!哎呦!是!是!我把剛才的話說完了再走!請您……哎呦!請您把手鬆開,小人……小人可疼的不得了了!”

楚光明微微一笑,鬆開了店伴的手臂,把空酒杯放在桌上,大聲道:“倒酒,倒酒!”拿店伴勉強提起酒壺,顫抖著為楚光明斟滿了酒。楚光明舉杯飲盡,道:“那偉大詩人劉禹錫,又怎麼樣了!”

店伴向背後那桌客人瞟了一眼,道:“劉禹錫寫過一首詩,叫……嘿,詩的題目是什麼,小人可不知道啦!隻記得有這麼兩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杏花村,可就是這大名鼎鼎的汾酒之源了。”

楚光明夾起一顆花生米,送到嘴裏,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那辮子大漢按捺不住,又在拍桌子大喝:“他媽的,什麼劉禹錫,劉雪錫,杏花村,梅花村!你在哪裏寧可磨爛嘴皮,也不來招呼我們麼?怎麼那兩人是你的大舅子,小舅子嗎?”

那店伴苦著臉回頭,不知道回答什麼好,隻是諾諾連聲,道:“是。是。”大漢故作恍然大悟的神色,大聲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原來那兩人真是你的大舅子、小舅子。怪不得你那麼巴結。”聲調語氣,怪模怪樣。

大廳之中食客甚多,聽了這話,都哈哈大笑起來。那大漢同桌七人,也都大笑。

楚光明大怒,便要拍桌暴起。雍和連連擺手,示意他暫時忍讓,不可多事。對方人數又多,又都是帶著刀兵的武人,自己這邊隻有兩人,卻是一個身手平平,一個重傷初愈,要是衝撞對鬥,他們兩人勢必吃虧。楚光明強自按捺怒氣,捏著筷子,咯咯作響。

店伴快步走到那辮子大漢身邊,哈腰賠笑,道:“您幾位吃什麼菜?”各人報菜。

點菜畢,一個得了癆病也似的黃臉瘦子問道:“你們這裏有什麼酒?”聲音沙啞低沉,十分難聽,仿佛烏鴉鳴叫。

店伴瞧他病鬼一般的模樣,心想:“你都病成這樣了,居然還想喝酒?哈哈,喝死你才算。”堆笑道:“咱們館子裏有西鳳大曲,有汾酒,也有自家釀的米酒,也有黃酒。幾位若要喝,還是和咱們的‘杏花村’汾酒吧?”

方才那錦衣少年低聲嘿笑,道:“什麼杏花村汾酒?你好沒見識。汾酒便是汾酒,你又扯上杏花村的名頭做什麼?”

那店伴愣了一愣,隻好笑道:“是,是。小人讀書少,見識差些。今日才知道汾酒便是汾酒,沒有什麼杏花村。”

那錦衣少年悠悠然道:“那杏花村麼,自是有的。那劉禹錫寫的詩麼,也是有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店伴大喜,連連點頭,道:“是了是了,就是這首詩。唉,我記性不太好,這首詩的前兩句,老是想不起來。”

那錦衣少年道:“隻是,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人在安徽,而安徽,也正好有這麼一個村子,叫做杏花村。所以啊,劉禹錫這首詩所寫的‘杏花村’,卻不是在山西,而是在安徽。山西的汾酒自古有名,卻也沒有必要托名劉禹錫的詩作。”說完,向他身邊的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說道:“魏夫子,我說的可沒錯吧?”

魏夫子微笑點頭,道:“洪公子說的一點錯都沒有。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那店伴笑道:“小人賣了幾十年汾酒,這才知道,原來裏麵還有這樣彎彎曲曲的學問,領教了,領教了。”退下去宣菜上酒。

雍和不會喝酒,見楚光明一杯一杯喝得美味,也不羨慕嘴饞,把一壺酒都讓給他,自己竹箸飛動,一味埋頭苦吃。他一麵吃,一麵聽那錦衣公子和店伴說話,跟著笑道:“原來‘杏花村’是在安徽而非山西,哈哈,這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了。楚兄,你聽說過沒有?”

楚光明搖了搖頭,喝了一杯酒,道:“我沒聽說過。我和你說過,我沒讀過書。”雍和忍不住道:“我就是喜歡沒讀過書的好漢。掉書袋子,很有意思麼?”拿起酒壺,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雙手舉起,道:“楚兄,我雖然不會喝酒,這會兒也敬你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