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白鶴大兵(2 / 2)

先前那名善使弓箭的好手大急,連珠箭發,七八支羽箭飛出,設在盾牌白牆之上,箭羽微微顫動,白鶴大兵陣型紋絲不動。

一名虯髯漢子性子激烈,見狀大怒,廣東三字經叫罵聲中,厚背紫金大刀揮動,刀上鐵環相擊,叮叮作響,刀舉過頂,快步衝上,便於劈開盾牆。哪知道還沒進前,對方尖槍攪動,虯髯漢子格開一柄,又有一柄刺來,支架不住,隻好退後。

雍和眉頭大皺。眼看天色漸明,若在耽擱下去,左軍大援趕來,不僅救不出李貞卿來,恐怕己方眾人也要全軍覆沒。但是眼前這盾牆槍林卻是難以突破。自己這邊隻有一百來人,而對麵盾牆就有一百來杆長槍,縱然一起湧上,也不占優勢。

忽聽身後一個年輕人聲音說道:“李法司,我來試一試吧!”

雍和回頭,卻見一個紫衣青年越眾而出。

晨曦下仔細一看,他不像其他人一般穿著束腰勁裝,而是一身儒袍,寬袖博冠,手中提了一柄長劍,緩步踱出,十分儒雅。

李靖點頭道:“原來崔獻陽崔兄弟。你仔細小心些。”

崔獻陽點了點頭。

李靖在雍和耳邊低聲道:“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不是我景教弟子,是四川青城山的小道士,我原是請他來福建遊玩。江湖上好朋友講義氣,我一說來救父親,這位朋友義不容辭。”

雍和恍然大悟。怪不得他穿的衣裳這樣與眾不同,原來是一個道士。

崔獻陽慢慢抬步,仿佛戲台上的小生走方步一般,他向左走十來步,跟著慢慢轉身,又向右走十來步,看他這樣閑庭信步的樣子,雍和忍不住替他心急。

白色盾牆之後的眾白鶴大兵在盾牌上特開的窺視小口上看這道士妝模作樣地踱步,一百多支長槍槍尖隨著他來回行走, 不停移動。

崔獻陽走到右邊,驀地步伐加快,朝右竄去,長槍槍尖跟著右移。

崔獻陽長笑聲中,身形迅速移動,朝左一躍,折而向前。

眾大兵長槍來不及調轉,正好成了崔獻陽腳下的梯子。

他連踏數根槍杆,身形上竄,眨眼間便已經到了盾牆牆頭。一百多杆長槍插在盾牆之間的凹孔之中,一時之間抽不住來刺敵。

這些大兵組成牆陣,原本是用於戰場抗敵,不管敵人刀劍劈來還是羽箭射來,白色牆陣毫發無傷,牆陣後保護的步兵大軍也免受傷害,輕易就能衝破敵陣。但是尋常士兵,縱然十分神勇,哪裏又會什麼輕功一類的江湖功夫?

眼看崔獻陽就要成功破陣,忽聽牆後一名白鶴大兵喝道:“防天落雨!”

話音未落,上一層盾牌驀然向後折下,第二排大兵改而將盾牌平舉頭頂,依舊和前排盾牌首尾契合,不過是折了一個直角。

崔獻陽身子顛起,好容易在牌麵上躍起落下,穩住身形,五十來柄長槍已從盾下刺出。

崔獻陽身形頓亂,一個後翻,躍回地麵,前排大兵也刺出長槍,他舉劍格擋,左突右支,險些被一槍紮中,踉蹌後退。

防天落雨雲雲,不過是左軍之中特有的暗語。

其實這種盾防陣法,古而有之。兩軍對戰,若一方箭雨太猛,另一方就結成這樣的盾陣,千人方隊前、上、左、右四麵盾盾相連,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個巨大無比的木頭盒子,不管落石射箭,木盒子裏的盾兵和步兵毫發無傷,遠距離兵器完全失去效力。

崔獻陽又羞又惱,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麵對這巨大的白色怪物,卻也是一籌莫展。

他舉起長劍,在虛空中狠狠劈了幾下,忽然長劍脫手,向前飛出。

雍和還當他是情急羞惱之下,飛劍刺中盾牆解氣,卻不料那柄劍軟塌塌地,在半空中翻轉幾下,旋即叮當落地。正自奇怪,忽見崔獻陽身子搖晃,虛軟倒地。

雍和等人都是大驚,李靖忍不住喝問:“崔兄,怎麼了!”話音未落,叮叮當當聲音不絕於耳,回頭一瞧,眾人也都拋下兵器,軟軟地癱倒在地,眼睛圓睜,眼神之中滿是驚恐神色。

雍和又驚又疑,卻聽連聲悶響,前麵的白色盾牆轟然倒塌,白色盾牌被拋落在地,一百白鶴大兵歪七仰八地倒下,後麵的護院武士和湘軍士兵也都棄兵倒地,人人眼睛張開,看來神誌清醒,就是軟癱在地,手足動彈不得。

雍和回頭四顧,偌大院子裏,四五百人癱倒,幾乎將院子地麵占滿。

奇怪的是,他和李靖兩人,還有隨他們而來的那十幾名死士卻都呆立當地,猶如鶴立雞群。

驀然,一絲古怪的香氣飄散而來。

李靖臉色大變,十分驚恐,跟著大怒,喝道:“青蝶!青蝶!是你麼!你……你給我出來!”

卻不見人答應。

雍和忍不住問道:“怎麼了?誰是青蝶?”

李靖又喊了幾聲“青蝶”,痛苦地閉上眼睛,緩緩搖了搖頭。

雍和一頭霧水,想破頭皮也猜不透這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