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什麼結構的,在村裏的什麼位置?”文青每次和村民交流的時候,要不停的思考如何使用更通俗的語言,讓村民理解自己的意思。
“磚瓦結構,在我們村後麵,石頭山腳下。”
文青問清楚了這些,便寫道:
房屋買賣協議書
甲方:李長鬆
乙方:張有光
經甲乙雙方自願協商同意,甲方將自己所有的一套位於永順村部後麵的磚瓦房賣予乙方,價格為人民幣20000元整……
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
此協議一式三份,一經雙方簽字即刻生效。
甲方簽字:
乙方簽字:
中間人:
2012年9月10日
寫完後,文青為二人朗讀了一遍,二人很滿意。文青便打印了三份,三人簽完字按了手印,道了謝,便離開了。
文青關了電腦,轉過頭看到一對母女,文青仔細打量女子,雖然女子有些黝黑,但看得出她的年齡不超過25歲。而這個不過25歲的妙齡女子飽經風霜的臉龐已經深深打上了沉重的生活烙印。
“我有點事谘詢一下,也想讓你們幫幫我女兒。”
文青點了點頭,“大娘,您慢慢說,我能做的一定會幫你。”
“謝謝……謝謝……”女子的母親有些激動。
“我女兒去年結的婚,結婚後我那個女婿對她一直不好,經常非打即罵,現在我女兒懷孕了,是該住院的時候了,他也不給錢,而且還和往常一樣打罵。”女子的母親講述的時候,女子在旁邊一直哭。文青感覺心裏不是個滋味,沒想到世間還有此齷蹉的事,真是天下女子之大不幸。
“這種事最好找司法所。”旁邊一個等候辦事的村民提議道。
“我就是司法所的,這裏和司法所是合作辦公的。”文青從抽屜中拿出兩個私有的紙杯,給母女倆倒了兩杯水。
“你們是哪個村的?”那個村民又問道。“我們是小甸子的。”女子的母親答道。
“那你不是我們鎮的,你應該去找你們當地政府或派出所。”村民提議道。
“我去找了,他們說解決不了。”
文青嘟囔道,“解決不了,家庭暴力,派出所不管?”
“那我們走了,打擾你了,孩子。”女子母親站起了身。
“大娘,您先等等,您有你女婿的電話嗎?”文青問道。
“有”女子的母親遞給文青一個電話號碼本,上麵隻有一個人名和一個電話號。
文青撥通了這個電話,“你好,請問是王洪山嗎?”
“是,你找誰?”電話那邊又生硬,又沙啞,給人的感覺極不舒服。
“我是鎮政府的,找你有點事”
“啊?有什麼事”電話那邊的語氣柔和了一些。
“我聽說你的家庭不太和睦。”
“沒這回事,你聽誰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