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雖熱盛,但著衣仍要護其胸背;冬天還要注意關節局部的保暖,必要時可戴上護膝、護腰等。隻有依據氣候變化合理、適當地增減衣物,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防病養生。
蒙古帽與蒙古靴中的嗬首護足養生經
蒙古族,自稱“蒙古”,意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於唐代,這個民族還被稱為“馬背民族”。在中國,蒙古族主要聚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的蒙古族自治州、縣。
蒙古族的服飾主要有袍服、冠帽、靴子三大類,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無論男女都喜歡穿長袍,蒙古族稱之為“特日列克”,其使用麵料,可分皮袍和布袍兩大類,其中,布袍又分成棉、單、夾袍,以供不同季節穿用。這些袍子既可以在騎馬時護膝禦寒,又可以在睡覺時做被擋風。
除了寬大的長袍外,蒙古族的帽子與靴子同樣特色十足。蒙古帽子種類很多,在蒙古語中稱“瑪拉蓋”。男子戴的帽子分冬夏兩種,冬季戴皮帽、風雪帽,夏戴尖頂圓帽和氈帽;婦女們有時戴帽子,有時紮頭巾。這些帽子一般以獸皮做裏,綢、緞、布料做外套。這些帽子不僅美觀,還可以使蒙古族人們的頭部避免風吹日曬,擋風擋沙。蒙古靴是蒙古族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因麵料不同可分為皮靴、布靴、氈靴三種,不同時期,款式有所變化,有大翹尖、小翹尖、圓頭、尖頭、薄底、厚底等,靴麵幫上貼繡圖案,典雅大方。這些漂亮的靴子,能防蟲蛇叮咬,而且騎馬時很方便,不僅避免小腿受到摩擦,也能防止腳和小腿被蟲蛇蟄破。此外,靴子還內配襯氈,具有防寒防水的作用。
其實,蒙古族在靴、帽的運用上,正是順應了嗬首護足的養生之道。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全身陽氣會聚於頭部。故在寒冷季節戴帽,可以避免陽氣的耗散,保護身體。同時,戴帽應大小適宜,輕重合度,不影響頭部的透氣、排汗。中醫還認為,“寒從腳起”,足部受涼,很容易感受風寒之疾。故日常養生需要注意保持足部溫暖,以免受寒。同時,穿鞋也應注意大小適宜,過大行動不便,容易跌跤;過小影響血液循環,甚至造成足腳畸形,一般以布鞋大半號,皮鞋大一號為宜。此外,鞋跟的高度也要適中,否則易引起疲勞和疼痛,一般以2~3厘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