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肢運動
68動作一:仰臥,將雙臂向上第五章亞健康足部對症特效療法伸直,雙腿向上抬,膝、腳尖繃直。兩腿與身體成90毅,堅持3耀5秒鍾放下四肢。反複進行直至腹肌發酸。
動作二:背對床麵,雙臂撐床,雙膝彎曲,用腳掌蹬住床,臀部盡量上抬。反複進行直至腹肌酸痛。
動作三:站立,雙腳輪流抬高,膝關節屈曲,大腿與身體成直角,然後放下。重複相同動作,雙腿交替進行,如同原地踏步一樣高抬腿走路。每日走100耀250步。
這裏的疲勞乏力並非指過度運動或勞動後身體出現的不適,而是現代人常見的一種慢性疲勞。一般來說,過度工作、學習又沒有充分休息,壓力過大、情緒緊張、抑鬱,以及貧血、飲食異常、肥胖、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減退、藥物副作用等,都有可能導致慢性疲勞。
慢性疲勞的症狀極容易與其他亞健康重疊,表現為身體感覺虛弱、疲乏;睡眠質量較差,甚至失眠;肌肉酸痛,手腳無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運動後持續不適,或運動量明顯減少;頭痛;休息後不適沒有減緩;性欲降低。
疲勞乏力
【取位】內庭、太衝、行間、太溪、足三裏、湧泉、肝、腎、腎上腺、脾、甲狀腺、腹腔神經叢、輸尿管、膀胱、尿道
【療法】
1.按摩
步驟一:掐按內庭、太衝、行間、太溪各5耀10次。
步驟二:按揉腎上腺、肝、腎、脾各30~50次,沿足跟至足趾的方向推按甲狀腺30耀50次。
2.刮痧
步驟一:以角刮法刮拭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各1~2分鍾。再以相同手法刮拭腳趾腹、趾端,以及整個脊椎部分,各刮拭50~100次。
步驟二:取少許紅花油,用雙手手心搓擦腳背、腳心,直到雙腳透熱。
3.艾灸
步驟一:灸足三裏,采用艾炷非化膿灸或艾炷隔薑灸,連灸3~5壯。也可采用艾條溫和灸,每次灸10~15分鍾,至局部有溫熱感,皮膚出現紅潤,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步驟二:灸湧泉,采用艾條溫和灸,每次灸10~20分鍾,至局部有溫熱感,皮膚出現紅潤,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
4.足浴
方一
用藥:玉竹、黃芪、黃精、枇杷子、黨參各16克,白術13克,紅花12克。
製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
用法:將藥液倒入盆中,兌入2000毫升開水,水量至腳踝為宜,雙腳置於盆沿,使藥汁蒸汽充分熏蒸雙足,待水溫約45益左右,將雙腳浸泡於藥汁中,每次10分鍾,早、晚各1次。
方二
用藥:白酒少許。
製法:將白酒倒入熱水中,水量至腳踝為宜。
用法:將雙足直接浸泡在水中15分鍾,每日1次。
5.敷貼
用藥:白人參、黃芪、丹參、苦參、紫草、敗醬草各30克,鬱金、茯苓、白術、當歸、生地、熟地各15克,陳皮10克。
製法:將藥材曬幹、粉碎,過100目篩,包裝袋密封備用。
用法:貼藥0.3耀0.5克,用3耀5毫升的2%氮酮調成糊狀,將藥糊塗在腳心的湧泉穴,外用麝香膏嚴密固封。貼藥後可用吹風機熱風吹10分鍾左右,也可以用艾條溫和灸20分鍾。
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7天。
6.下肢運動
動作一---踮腳式:雙腳放鬆平放在地上,腳尖著地,腳跟抬起,保持6秒鍾,然後放下。重複做數次後,用腳跟著地,腳背向上抬起到最大限度,腳趾分開左右活動。
動作二---抱膝式:雙手十指交叉,抱住膝下小腿部,上身向前略微彎曲,並將小腿盡量向胸腹部靠緊,保持6秒鍾。
然後放鬆身體,將腳放回地麵,再換另一隻腿,重複相同的動作。兩條腿各做6次。
動作三---抬腿:雙手放在左腿下方,將腿抬離地麵,左腳尖向上繃緊,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轉動腳踝關節10圈,然後另一條腿做相同的動作。兩條腿各重複做5次。
動作四---敲擊:雙手握拳,由上自下敲擊大腿內外兩側,敲至腳踝處後,再由下自上返回大腿內側。如此反複叩擊36次,換另外一條腿。
動作五---繃腳式:雙腳平放於地麵,慢慢地將腳後跟抬起,腳趾前端盡量向下屈曲,抓緊地麵,以有痛感為宜,堅持1分鍾。然後將腳跟落到地麵,同時雙腿稍抬起,腳尖盡量向前伸展、繃直。
7.芳香
方一:天竺葵精油2滴+迷迭香精油2滴+百裏香精油2滴
方二:丁香精油2滴+肉豆蔻精油2滴+馬鬱蘭精油3滴
方三:迷迭香精油3滴+薰衣草精油2滴+檸檬精油2滴
方四:迷迭香精油3滴+茉莉精油2滴+乳香精油2滴
方五:鼠尾草精油2滴+杜鬆精油3滴+迷迭香精油2滴
以上精油配方可在按摩、刮痧、泡腳時配合使用,按摩時每種精油量可酌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