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日常保健刮痧(2 / 3)

(3)刮拭後頸部位,應該低下頭,從後發際線開始沿著頸椎部位向下的順序進行刮拭,刮拭的手法應當使用平刮,但是手的力度可以比左右頸側稍微加重一些。以皮膚發紅充血、出現紫紅色痧痕為標準,刮拭的次數可以多於20次,時間也可以延長5~10分鍾。

補虛強身,寬胸利膈

平時定期刮拭胸腹部位,能防止各種消化係統的病症,還能補虛強身。此外,刮拭胸腹部還能夠防治陽痿、小便不暢、月經失調等症狀。胸腹部刮痧要輕柔地進行,這是因為此處多是肋骨,肌肉非常的少,皮膚也比較細膩,一旦刮拭的力量過重,會損害皮膚,對健康和刮拭效果也是不利的。

腹部刮拭的部位有三條線路:沿著腹部正中先從上到下的部位;沿著腹部正中線兩邊旁開的二橫指縱線,且從上到下的部位;沿著腹部正中線兩邊旁開的四橫指縱線,從上到下的部位。

【取穴】

中府穴、雲門穴、膻中穴、乳中穴、中脘穴、天樞穴、中極穴、氣海穴

【方法】

(1)沿著鎖骨下麵的肋骨間隙處,從內到外,自上而下的進行輕柔刮拭。其中,中府穴、雲門穴的位置應該作為刮拭的重點,並且每個穴位各刮10~20下。

(2)從胸骨的劍突正中部位,沿著肋骨間隙,繞至腋下,進行輕柔的刮拭。

(3)從膻中穴向左右乳中穴推進,再沿著肋骨間隙從內到外,自上而下地進行平行的刮拭,也應該輕柔。

(4)從上到下對腹部進行平行地刮拭。刮拭的時候,從正中線部位開始,依次向兩邊展開,刮拭出發紅、發熱的現象為止。其中,應該重點刮拭中脘穴、天樞穴、中極穴、氣海穴等穴位部分。

調節髒腑,解痙活絡

肩背部刮痧對健康非常重要,這是因為五髒六腑的腧穴多分布在肩背部,該處有大椎、神堂、魂門等重要的經穴,這些穴位是治病、保健、預防的重要部位。

肩背部刮痧主要是從乳突到肩峰、從肩胛骨的外側到肩峰、肩峰下角,然後再從肩峰到腋窩處的部位按順序進行。

【取穴】

肩井穴、肩貞穴、肩髃穴

【方法】

(1)頸椎部的刮拭應該是從頸椎向肩外的方向進行刮拭,刮拭的次數大概是10~20次或者20~30次,刮拭的時間應該以3~5分鍾或者5~10分鍾為宜。

(2)肩部的刮拭應該按照左、右兩側分開刮拭的原則,應重點刮拭肩井穴、肩貞穴、肩髃穴等。

(3)背部刮拭時,應該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刮拭。

首先從上麵開始,分別刮拭上、中、下三個部位;然後再以脊椎為正中線開始進行刮拭;最後再對脊椎左、右兩側線進行刮拭,按照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順序進行,手的力度要從輕柔慢慢加重,直到重刮。

經常進行上肢、下肢部位的刮痧,可以通暢經絡、順暢氣血。

上肢刮痧能夠起到疏通上肢、肘關節、小臂、肩臂部位經絡的目的,能夠調和血氣、防治上肢麻木、攣縮、麻木、疼痛等症狀。上肢的刮拭部位主要是手臂陽麵和手臂陰麵兩種。

手臂陽麵包括穴:從拇指和食指背麵開始,路過手臂,再沿著小臂外側前緣部位直到肘關節,然後再從肘關節刮至肩關節部位;從中指、無名指的背麵,經過腕部橫紋處,沿著小臂的外側中間部位到肘關節,再由肘關節刮至肩關節部位;由小指的背麵開始,經過手的背部、腕部橫紋處、小臂外側的後緣線到肘關節,再從肘關節經過大臂外側的後緣線刮拭至肩關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