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女性發育特點及女性疾病常識(3)(2 / 3)

更年期是婦女由成熟期進入老年期的過渡時期。此時卵巢功能由活躍期進入衰退狀態,卵巢的排卵變得不規律,直至完全停止排卵,因此,月經也逐漸變得不規律,最後完全停止。

老年期,卵巢功能進一步衰退,卵巢萎縮變小、變硬,但是其表麵是光滑的。

女性一生因卵巢的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生理階段,產生相應的生理變化。

卵巢為什麼對女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卵巢排出的卵子與精子結合可發育成胎兒,使女性具有生育功能。卵巢正常周期性排卵,形成正常的周期性月經。同時隻有卵巢具有正常的分泌激素功能,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排卵功能;才可以有正常的女性第二性征。卵巢的功能決定著女性的功能和女性的特征。

卵巢分泌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是形成並維持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決定性因素,這些激素的作用有:

(1)孕激素

①促進子宮的發育,使子宮肌層增厚、子宮內膜血管增生,子宮內膜呈增生期改變,修複破損的子宮內膜;使子宮頸分泌透明的稀薄粘液,以利於精子通過。

②促使輸卵管的發育及蠕動,有利於卵巢排出的卵子或受精的卵子運行到子宮腔內。

③可促使陰道分泌物呈酸性反應,即陰道內為酸性(因此許多女性洗液都標明pH為5.5呈酸性)有抑製致病菌的生長、繁殖作用,從而增強局部的抵抗能力。

④促使女性第二性征的發育。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女性所有特征,如音調高、細,乳房豐滿、隆起,皮膚較男性細膩、白嫩,胸、肩、臀部脂肪較多,呈現出女性特有的體表外形等。

(2)雌激素

①可使經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宮內膜呈現出分泌期的改變,使宮頸變得粘稠,精子不易通過。

②抑製輸卵管的蠕動。

③可有至熱作用,使體溫升高約0.5度,因此,婦科常利用測基礎體溫的方法來觀察女性是否有排卵。

雌激素與孕激素之間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協同作用。其拮作用有利於受孕;其協同作用,可使子宮收縮,如分娩時子宮的縮作用等。

(3)雄激素:卵巢分泌的雄激素對女性的作用,還不十分定,可能能使少女的青春期生長發育迅速。

由此可見,卵巢對女性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萬不得已,在絕經前不應手術切除卵巢,尤其是雙側卵巢同時除,以免影響女性的生理功能。

月經周期是怎樣形成的?在月經

周期中卵巢周期性變化與子宮內膜

周期性變化有什麼關係

正常成年女性的生殖器官有周期性變化,以子宮內膜的變化最為突出,每個月子宮內膜有一次脫落出血,即表現為月經周期。正常月經周期具有明顯的規律性。每個月經周期平均約31天,範圍21~35天,可因人而異。經期平均為5天,範圍3~7天。

月經周期是受許多激素的調節形成的,在大腦的底部有下丘腦和垂體。下丘腦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用Gnrh表示。此激素能使垂體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和促黃體生成素(LH使發育的卵泡成熟、排卵、黃體形成)。發育的卵泡可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生。黃體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入分泌期和月經前期。當孕激素和雌激素越來越多,達到一定濃度時,又對下丘腦及垂體起抑製作用,抑製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製垂體分泌促卵泡生成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如果卵巢排的卵子未受精即未受孕,黃體即退化、萎縮。孕激素、雌激素的分泌隨之減少,最終導致子宮內膜的退化剝落,月經來潮。黃體退化後,卵巢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減少,對下丘腦、垂體的抑製隨之減少,直到不再有抑製作用。於是,下丘腦、垂體重新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一個新的月經周期重新開始。如果卵巢排除的卵子受精,黃體將繼續發育並維持其功能,繼續釋放孕激素和雌激素達3~4個月之久,子宮內膜將不會退化剝落形成月經,月經周期會暫時中斷不再循環。

因此,月經周期是受許多激素的循環調節形成的,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引起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形成月經周期,他們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

正常的月經周期,標誌著女性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