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卵泡激素的器官,除卵巢之外,左右腎髒上的副腎上腺,也會分泌這種激素。在停經之後5~10年之內,卵巢和副腎上腺同時分泌卵泡激素,年齡漸長後卵巢的功能消失,隻剩下副腎上腺繼續維持分泌的功能。
黃體素是性腺分泌的激素之一,它將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卵巢的老化程度愈高,黃體素在尿液中的含量則愈低。更年期以後,卵泡激素的分泌量急速下降,所以更年期的卵泡激素和黃體素的比值,比性成熟期來得高。這種平衡失調的結果,會引起更年期異常出血或其他障礙。
同時,更年期裏出現的激素變化,也會發生在卵巢係與副腎上腺係。
腦垂體所分泌的副腎皮質刺激激素,在更年期裏,分泌量會突然大量增加,這是因為副腎皮質的反應能力降低的緣故。但是這種變化,在卵巢上並不明顯,這是因為副腎上腺係統的主要功能,在於維持生命。
副腎皮質除維持生命的功能之外,和生殖也有極大的關聯性,副腎上腺的產量,青春期以後逐漸增加,至性成熟期達到最高點。進入更年期之後,卵巢所分泌的卵泡激素,因卵巢機能減退而減少,間接造成腦垂體所分泌的性腺刺激素分泌量上升,從而促進副腎加量分泌卵泡激素。
卵巢和副腎一樣,受到問腦和腦垂體的控製,除此之外,甲狀腺和性腺的機能也有很大的關聯性,甲狀腺機能亢奮時,可能出現過少月經或無月經的症狀,當甲狀腺機能不足時,又可能會出現機能性出血,或過多月經的症狀。
更年期裏甲狀腺也會產生一係列的變化,一般認為,這是腦垂體——卵巢係統機能的變化所引起的變動。年齡愈大,甲狀腺的功能愈差,其他的內分泌器官的情況也一樣,從而使基礎代謝、體溫等,發生一係列的變化。
更年期的月經
更年期和性成熟期不同,下丘腦和卵巢都已開始老化,於是引起月經周期混亂或月經周期長短變動不定。無排卵周期不僅常發生在青春期,也常出現在更年期裏。
雖然停經是遲早的事,但是在停經之前,混亂的月經周期會持續數年,首先排卵的間隔時長時短,斷斷續續;接著是無排卵月經,最後進入停經期,這一段時期因人而異可能會維持數月到數年之久。
至停經期為止,數年之間,月經容易出現周期混亂(時早時晚)、血量變化不定(時多時少)、日數不一(時長時短)等情況,和從前月經周期順暢時期大不相同。然而,很少有人能越過月經不順時期,直接進入停經期埋頭苦幹。
性器官的變化
更年期女性身體內的變化,以卵巢最為顯著。
卵巢的老化,在進入35歲之後就已經開始,黃體的製造能力逐漸喪失。進入更年期之後,卵巢的組織產生變化,結合組織增生,內膜變厚,不再排卵;和性成熟期比較,卵巢的體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縮小,到了更年後期,黃體的形成能力幾乎完全喪失。
更年期初期,即使子宮產生變化,變化也不大,除非出現子宮肌瘤,子宮才會出現增大的現象。
更年期後期開始,子宮開始萎縮,子宮頸部與體部逐漸縮小;體部和頸部的比例,和成熟期不同,恢複青春期時子宮的形狀。另外成熟期出現的子宮頸部糜爛現象消失。並且,周期性子宮內膜增厚的周期,進入更年後期之後開始出現混亂,引起更年期不正常出血或月經異常的症狀,更年前期裏,自主神經失調性子宮淤血,是造成上述症狀的主要原因,而在更年後期裏,子宮逐漸萎縮,血管退化,子宮的出血量降低。
陰道或外陰部也會伴隨更年期產生相應的變化。
更年前期幾乎不會出現陰道萎縮的症狀,隨著年齡逐漸增大,陰道會因為萎縮而變窄,而陰道壁的彈性、潤滑性也會一點一滴地消失,但是陰道的入口不會因而變窄。
因為生物體之間存在個體的差異性,所以陰道的萎縮也因人而異。丈夫的體貼與關懷、生產經驗都是造成陰道的萎縮產生遲速不同的原因。更年期仍進行性行為的婦女,陰道可維持成熟期女性的狀況,直到相當老時。
所以,千萬不要主觀地認為更年期裏性欲會降低,就放棄性行為;借著夫婦之間的愛情交流,能防止陰道的萎縮。
陰道的內部,在更年期後期,因卵泡激素分泌量降低,而產生變化,肝糖減少,使陰道內部的pH值升高,對細菌的抵抗能力逐漸降低,極易發生陰道炎。
陰道口過了更年期後,開始萎縮,老年期裏更為縮小。
另外外陰部也會產生變化,一般是由於皮下脂肪減少所造成的。陰毛變白,一般而言,比白發出現得晚。
更年期障礙
並不是所有更年期的女性都會有更年期障礙,隻有極少數的人會有很嚴重的症狀發生。因此,卵巢功能的衰退,並不是造成更年期障礙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