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21

文/阿劉

“哥倫比亞河穀葡萄”

四十英裏的葡萄酒世界

“在瑪麗山酒莊精致的品酒室裏,一杯馬維爾紅酒擺放在桌上,在它的旁邊,一小碟乳酪散發著濃鬱的奶香。此時,不遠處的露天歌劇院傳來柔和的鄉村音樂,傳遞著令人沉醉的浪漫情調……”這是許多品酒客在哥倫比亞河穀度過的普通的一天,他們或是本地人,或從外地趕來,或不遠萬裏從其他國家來訪,隻為在這個美國西部新興的產酒勝地品味佳釀。

哥倫比亞河穀葡萄種植區跨越華盛頓和俄勒岡兩個州,其最西端距波特蘭市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而以此為起點,向東四十英裏(約合64公裏)的土地覆蓋了從溫暖潮濕的雨林到幹燥少雨的沙漠,如此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幾乎所有的葡萄品種,從“阿爾巴利諾”到“仙粉黛”,各個品種差異極大,因此釀出的酒口味也就截然不同。當地種植園主將“四十英裏的葡萄酒世界”作為箴言,也是表達他們對這片土地的驕傲。這種驕傲確實無可厚非,因為即便是在歐洲大陸,要品嚐到口味如此繁多的佳釀,也需要行車上千公裏。

哥倫比亞河穀的葡萄種植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的歐洲開拓者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開辟出了小酒莊,隻為自己和朋友釀酒,但這種小規模的生產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直到1970年,商業化的葡萄種植才在當地興起,這要歸功於當時美國出現的飲酒熱,就像19世紀的淘金熱一樣,冒險家和投機商看中了河穀地區肥沃的土地和適宜的氣候,紛紛來此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此後,酒莊和種植園如雨後春筍般誕生,新的生產和釀造技術也應運而生,終於,該地區形成了規模可觀的葡萄酒釀製業,奠定了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在美國釀酒業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哥倫比亞河穀地區的酒莊超過30家,形成了較大的規模,以至於美國酒業聯合會在2004年授予了這裏所產的葡萄一個專有名稱:“哥倫比亞河穀葡萄”。這對於當地的葡萄酒銷售商無疑是好消息,因為這種命名意味著一種認可,而一個大大的燙金商標承載的不僅是價值,更代表著個性與品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