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
作者:曹有鵬
有一種精神,穿越曆史的煙雲,曆久彌新;有一種懷念,曆經時代的風雨,越顯醇厚。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之際,重溫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創導的精神,無論是對於黨,還是對於國家、民族,都是極具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如果說世界上真正存在無價之寶,那它最應該是指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而由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創造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則以其崇高的追求、純潔的品質和豐富的內涵,為最可寶貴的人類精神財富增添了璀璨無比的偉大篇章,堪稱寶中之寶。今天,我們將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實踐中發揮著先導作用,並在實踐的冶煉中得到升華的這些崇高精神,統稱為紅色精神,它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之源、動力之源。這一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在槍林彈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而且對當代社會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啟示和示範作用。
紅色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創新精神;堅定信念、矢誌不渝的進取精神;敢於鬥爭、不怕犧牲的拚搏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嚴守紀律、眾誌成城的團結精神,謙虛謹慎、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當然,不同時期的紅色精神內涵更為豐富,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
井岡山精神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國革命的麵貌從此煥然一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認真探索民主革命規律,深化對民主革命的認識,逐步弄清民主革命進程中的若幹問題,正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在革命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畏挫折,勇於探索,凝結、培育、鍛造出了一係列革命精神,成為取得革命勝利並永遠激勵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種。
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這是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堅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是井岡山軍民堅持鬥爭、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注重從實際出發製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勇於探索中國革命、軍隊建設和武裝鬥爭的新路子,是井岡山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策源地的製勝法寶,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同甘共苦,為了人民的利益戰鬥不止,直至奪取勝利,是取得井岡山鬥爭勝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所在。
胡錦濤同誌深刻指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曆史方位和曆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長征精神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後進行長征。在長征途中,紅軍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艱難險阻,經受饑寒傷病的折磨考驗,戰勝黨內分裂的種種危機,終於勝利完成跨越十幾個省、總行程達數萬裏的長征。長征的勝利,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美國著名記者哈裏森·索爾茲伯裏在《長征——一個聞所未聞的故事》中這樣地讚譽長征,“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長征的勝利,深刻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頑強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的勝利,是一曲響徹雲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凱歌。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體現。
江澤民指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延安精神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這裏成為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出發點。此後十三年間,在以延安為中心的陝北高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裏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牢固基石,培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