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素宴定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半,所以眾人從萬年寺出來,便在景區內簡單的吃了點東西,便順著“觀心坡”向息心所走去了。
“觀心坡”比較陡峭,坡上有一棵高達四十多米的岩桑,胸徑有一米左右。據說這棵岩桑,樹齡已有千歲。如今仍枝繁葉茂,一片濃蔭,生機勃勃。導遊小姐說,這樣高大古老的岩桑,在峨眉山中僅此一株,在全國也是很罕見的。
登上坡頂便是息心所了,息心所廟宇不大,建造於岩畔。門上一幅對聯頗有禪意,上聯寫著:萬籟無聲心自息,下聯寫著:一身非我物同春。意思是在此一切聲音都沒有的寂靜空間,心自然也就安靜下來,感覺到自己也是萬物之一。這正是佛家講究的一種無我境界,跟息心所這個名字很貼切。
過了息心所,沒多遠就到了長老坪,傳說這是一位叫蒲公的長老坐化的地方。這叫蒲公的長老到底什麼人呢?導遊小姐賣了個關子沒說。隻是說到了前麵的初殿便知道了。
眾人繼續前行,沒多遠就來到了初殿,看過景點介紹後,這才知道,原來這蒲公長老早先是個在山中采藥的藥農,傳說一天,蒲公正在山中采藥,忽然聽見天空中傳來了音樂聲音。他忙抬頭一看,隻見了一群人馬腳踏五彩祥雲,直往金頂方向飄去。其中有一人,騎了匹既不象鹿又不象馬的坐騎。蒲公心想,這些人能在天上駕雲,不是神就是仙。於是跟著那片祥雲,往金頂追去,想看看究竟是些啥子人。蒲公來到金頂,見舍身岩下雲海翻卷,彩萬道。在五彩光環中,有一人頭戴束發紫金冠,身披黃錦袈裟,騎了一匹六牙大象,頭上有五彩祥光,腳下是白玉蓮台。蒲公覺得有些蹊蹺,於是便到寺裏問寶掌和尚,寶掌和尚一聽大喜,忙說:“哎呀!那是普賢菩薩嘛!我就想見普賢,求他指引佛法,走,我們再去一趟!”說完,拉著蒲公就向金頂跑去。走到洗象池,寶掌和尚指著池旁邊一片濕象蹄印說:“你看,這不是普賢菩薩騎的白象在這裏洗過澡麼?”說著更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金頂。寶掌和尚到舍身岩上往下看,隻見岩下一片茫茫雲海中,有一團七色寶光?寶掌和尚說:“那七色寶光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叫做佛光。”這時,蒲公忽然看見光環中又出現了普賢的金身,就忙叫寶掌尚看。可是等寶掌和尚看時,光環中卻隻出現了自己的身影。蒲公感到很奇怪,就問寶掌和尚:“怎麼光環中隻出現你自己的影子?”寶掌和尚對他說:“你每天采藥,救人苦難,為大家做了許多好事,所以感動了菩薩,向你現了金身。我做的好事還不如你多,所以不能看見菩薩的金身,隻能看見菩薩頭上的寶光了。”自此蒲公便開始專修佛法了。後來人們就把能看見佛光當作一種吉祥的象征,這也就是“金頂祥光“的來曆了。
這初殿便是為了紀念蒲公當初發現普賢菩薩而建的。
離初殿不遠,有個叫“雲窩”的地方,聽導遊小姐說,每天白雲從這個地方升起,飛到駱駝嶺上慢慢地降下,故名雲窩。
這裏還有一個特殊的自然現象,叫做“雲窩不雪”,聽說每到冬天,周圍已是皚皚白雪,唯雲窩一片蔥綠,麂子、兔子、鬆鼠、雀鳥都到這裏來覓食,非常奇怪,但為啥這裏會出現這個現象,人們至今都未找到答案。羅任宇聽到後也暗自發出混合真元向下探測了一下,另他驚奇的是,這底下竟然有個結界。為了不引起山上修行人的注意,羅任宇沒有輕取妄動,心中暗自決定,等有合適時機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探探這藏龍臥虎的峨眉山。
過了初殿,繼續前行,便是今天的最後一站華嚴頂了。華嚴頂是座小廟,原為玉皇亭,是取《華嚴經》的意思命名寺廟。華嚴頂又是這座山的名稱,站在這裏可以看到金頂、九老洞、洪椿坪、萬年寺等山景,晴天還可看到峨眉城市,所以這裏又有“小金頂”之稱。
華嚴頂之所以出名,除了風景秀麗外,再有就是這一帶森林中棲息著一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小熊貓,當地山民稱它為“九節連”,因為它是綜紅色,尾巴有九道白色環,象一根鞭子。小熊貓生性活潑可愛,經常在林中竄來跳去。雖然羅任宇他們也十分想在這兒好好玩玩,但時間不允許了,眾人隻得遺憾的返回萬年寺了。
回到萬年寺的景區後,導遊小姐並沒有帶大家到寺內,而是帶到了離寺很近的一家地方特色飯店裏,這家飯店很大,裝潢的也古色古香,這時才剛過五點,這家飯店就已經座無虛席了,再看看旁邊的其他幾家飯店的生意,此時除了服務人員外,還沒看到什麼客人呢,可見這家飯店的名氣是多大了。
等眾人都坐下後,導遊小姐才告訴大家,這樣的安排是專門為羅任宇準備的,原來在定素宴的時候,並不是隨便就能定到的,於是導遊小姐在知道羅任宇他們要吃素宴的時候,就通知了酒店方麵幫著預定,經理聽說後,立刻與導遊聯係了一下,在知道羅任宇特別貪吃的嗜好後,專門讓人在這家飯店定了餐位,並通過關係讓寺裏在五點半的時候,把預定的素宴送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