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萬年聽琴(2 / 2)

磚殿裏麵供的是銅質普賢騎象。像通高八米,重六十二噸,比例勻稱,造型生動,鑄工精良,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藝術的珍貴實物。

磚殿右邊有座“行願樓”,據說樓上有三件寶:“佛牙”、“貝葉經”、“禦印”。但現在這三件稀罕物件隻能看到“禦印”了,其餘兩件聽說已被重點收藏起來了。“禦印”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建磚殿時欽賜,上刻”普賢願王之寶“,上方刻”大明萬曆“,左邊刻”禦題磚殿“,右邊刻”敕賜峨山”。

“禦印”就放在無梁殿,由一個小彌陀掌管。禦印銅鑄,印紐為雙麒麟,一隻少了角,好似摔斷的。印旁有一摞黃布,遊客將20元錢投入功德箱中,便可得到一方黃巾,小彌陀會給你蓋上禦印。羅任宇站在一旁觀看,總覺得不舒服,搞不明白那裏不對頭,可一切又都看似挺正常。

“寶寶,怎麼啦?幹嘛皺個眉頭啊?哪兒不舒服嗎?”無意中看到羅任宇緊鎖著眉頭呆呆的站在那兒,任碧芳擔心的問道。

“奶奶,我沒什麼,隻是有些事情想不明白而已。”知道自己剛才的樣子讓奶奶看到有些擔心了,羅任宇趕忙向奶奶解釋道。

“哦,是什麼事,讓我這麼聰明的孫子頭疼啊?竟然讓我們寶寶連小眉頭都皺起來了。”聽到羅任宇沒事,隻是在想問題,這讓任碧芳有些好奇,到底是什麼事情難住了自己的寶貝孫子。

“奶奶,你說這些僧人在廟裏,靠這樣的方式掙香火錢對嗎?”羅任宇指著那個辛勤蓋印的小彌陀向任碧芳問道。

“按理說呢,出家人,講究的是四大皆空,跳出紅塵的,他們現在的做法肯定是很不妥的,但社會發展到如今,在整個經濟大潮的影響下,現在能監守佛理,按照清規戒律從事佛事的真正的僧侶已經很少了,所以現在你看到的這些僧侶的做法,在很多地方的寺廟裏都很常見了。”任碧芳想了想說道。

“奶奶,那他們還算得上是僧人嗎?”羅任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著又問道。

“嗬嗬,怎麼說呢,奶奶給你打個比方吧,你也跟奶奶學了這麼長的醫了,我們從西醫的角度上說,人生病都是由病菌引起的,不同的病菌引發不同的病症,但不管病菌的種類有多少,也不管病菌如何異變,更不管哪些病菌對人體有害,哪些病菌對人體有益,歸根結底,從整體上說,這些不同種類的病菌、異變的病菌、對人體有害的病菌和那些對人體有益的病菌都屬於病菌的統籌,這些僧人也是如此,你明白了嗎?”當著和尚的麵罵禿子的事任碧芳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的,所以就借著打比方,向羅任宇解釋了一番。

“嘿嘿,奶奶您說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其實就是說,這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不論它是壞鳥還是好鳥,它們都是鳥,我理解的對嗎,奶奶?”既然奶奶不做當著和尚的麵罵禿子的事,那自己就更不應該做了,於是羅任宇也打了個比方回答了任碧芳。

“嗬嗬,寶寶,你可真滑頭啊。”聽到孫子的回答,任碧芳笑著說道。

看著依舊在忙碌蓋印的小彌陀,羅任宇搖搖頭,拉著奶奶離開了,由於剛才的那一幕,羅任宇對萬年寺的印象大打折扣,真不知道,那些被供奉了幾千年的佛與菩薩們,如果哪天能看到在他們的塑像下,發生的這一幕,他們是否還願意待在上麵被人繼續供奉著。

在寺內東遊西逛,覺得沒什麼意思,直到來到了白水池畔,才讓羅任宇心情轉好,白水池沒什麼特別,不過是半畝見方,石欄圍著一泓淺水,不過這池中卻生活著一種令人喜愛的小精靈--彈琴蛙。

彈琴蛙是個很奇特的動物,隻要有人站在池畔,輕輕擊掌,它就會發出一種類似彈奏古箏的清脆悅耳的聲音,仿佛正在彈琴一般。所以往來的遊客都會在這兒駐足傾聽一番。

如此有趣的地方,當然更受小朋友們的喜愛了,羅任宇他們在池畔玩得是不亦樂乎,掌聲和琴聲此起彼伏,簡單中帶著淡雅,雖有遊客的喧鬧,但仍不失為一處清心之所。如果不是後來導遊小姐以晚上的素宴做威脅的話,他們鐵定不會離開這池子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