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共六大後的兩年間出現革命走向複興的局麵?
知識窗
中共六大後的兩年間,出現革命走向複興的局麵。大革命失敗後似乎已陷入絕境的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苦的鬥爭,又重新壯大起來了。
六大以後,中共中央非常注意黨的建設,黨的組織有了較大發展。一九二九年六月中共六屆二中全會召開時,黨員已達到六萬九千餘人,一九三○年三月,又增加到十萬多人。一九三○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十七個省恢複了省委和許多特委、市委、縣委的組織。
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創造了從事地下工作的豐富經驗。中共中央在實際工作中強調必須切實地深入群眾,從下層做起,力求使秘密工作同公開工作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的幹部要做到“職業化”和“社會化”,使一度遭到嚴重破壞的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和發展。六大後,工人革命力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恢複。到一九二九年底,全國赤色工會會員及其影響下的工人群眾,共有近四萬人。農民抗租、抗糧、抗稅的鬥爭,城市貧民反對苛捐雜稅的鬥爭,以及學生運動、婦女運動、左翼文化運動、國民黨軍隊中的士兵運動等,也都有所發展。麵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共中央加強了對特科工作的領導。在周恩來的主持下,特科在保衛中共中央的安全、營救被捕同誌、嚴懲叛徒、搜集情報、配合紅軍和根據地的鬥爭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加強了對各地紅軍和農村根據地的領導。這個時期,重要的根據地有贛南閩西、湘鄂西、鄂豫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廣西的左右江、廣東的東江和瓊崖等。各根據地的黨組織抓住軍閥混戰的時機,發動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開展遊擊戰爭,使紅軍和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毛澤東、朱德等領導開辟的贛南閩西根據地。○
(本刊編輯部據《中國共產黨曆史上的一○○○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