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在三線建設戰略決策的前前後後(上)(2 / 3)

趕赴東北實地調研

中央工作會議前後,鄧小平相繼出席了毛澤東、劉少奇主持召開的討論三線建設問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和各中央局第一書記參加的各種會議。他在各種會議上,均表示讚同毛澤東開展三線建設的決斷,並在工作中積極付諸實踐。

鄧小平對毛澤東關於開展三線建設的思想不僅深刻理解,而且進行了多方麵的闡釋。他在會議上多次說:搞建設不但要有五年計劃,而且應該有長遠計劃,即使很粗糙也是必要的。他說,搞計劃就要考慮一、二、三線問題。原來,我們隻提沿海與內地的關係,“現在看來,內地也有二線、三線問題”。我們以前設想的計劃,對農業、國防、文教的投資,雖然都沒有完全滿足,但注意得是比較好的。可是對基礎工業、對三線就注意不夠了。現在毛主席提出我們對三線建設注意不夠,對基礎工業注意不夠,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這方麵要增加投資。

他舉例說: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建設,隻能打“殲滅戰”。要先修鐵路,還要買一套氧氣煉鋼技術設備。買專利是很合算的。現在的鋼鐵聯合企業,我們如果能夠又買設備,又買專利,那就來得快。買設備可以有選擇,不要買整套設備。對“三五”和今後的長期計劃,一定要注意到毛主席所說的“兩個拳頭,一個屁股”,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為應付各種情況,要有一、二、三線的配備,工業布局一定要注意到後方。”

1964年6月19日,鄧小平在共青團九大上的報告中,就提出要搞民兵,要全民皆兵,準備開展三線建設。他說:我們所謂準備,也包括原子彈這個東西在內,但是我們不靠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純粹是一種防禦性質。“我們所謂在戰略上估計到一切的情況,做好各種情況的準備。”他們來了,無非占我們一塊地方,我們在那個地方就跟它鬥嘛。“有了這樣的準備,再加上我們在經濟上更加發展,物質方麵做更多的努力,有備無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中央工作會議剛一結束,毛澤東坐鎮北京指導,周恩來具體組織,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趕赴外地,傳達落實中央工作會議決策開展三線建設的精神,實地進行高級調研的活動也隨之展開。按中央統一安排,鄧小平和李富春、薄一波、蔡暢等趕往東北地區進行調查研究。這次東北之行,實際上是鄧小平到“一線”地區了解情況,為隨後參與指導實施三線建設戰略決策所做的第一次重要調查研究。

6月26日,鄧小平在視察遼寧沈陽市機械工業生產情況時指出,機械工業要實行專業化生產和協作。他循循善誘地講述了工業企業搞專業化生產的好處,指出組織專業化生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產量也可以增加一倍。沒有專業化,先進技術就不可能發展。對如何搞好專業化生產,他提出要把分散在各分廠的通用車間適當集中起來,組織專業化生產。要把整個機械工業的鑄造、鍛造集中起來搞幾個鑄鍛廠,要以一個條件好的鑄鍛廠作為基礎,把其他廠組織進來,以那個廠為基礎搞專業化,先要保證它的需要。

針對當時遼寧機床工業產品落後、精密機床少的情況,鄧小平明確地提出要在兩三年內,把沈陽機床一、二、三廠改造成精密機床廠。他站在全局的高度,精辟地分析了當時全國機械工業麵臨的問題和今後的發展方向。他認為,目前通用機床的品種太單調,精密的太少,是機械工業的主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做好機械工業的改組、調整和改造,以適應開展三線建設的迫切需要。

鄧小平非常關注遼寧大中型企業,對新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更是尤為關注。因為開展三線建設,離不開鋼鐵工業的發展。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鞍鋼生產進入調整時期,調整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貫徹鄧小平主持製定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工業七十條”),進行企業整頓。1964年7月3日,鄧小平一行來到鞍鋼,檢查鞍鋼的經濟調整工作。他說:“鞍鋼貫徹‘工業七十條’,要和貫徹‘鞍鋼憲法’結合起來。企業無論如何要有個製度,有個規矩,有個約束的東西。”他還進一步告誡說:大企業、現代化企業也要革命。“要自力更生,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真正的革命是思想上的革命。”後來的事實表明,鞍鋼乃至於遼寧大中型企業,為支援三線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64年7月10日至11日,鄧小平來到農業大省吉林省。他先後視察了第一汽車製造廠、吉林化學工業公司、豐滿發電廠等地方。在聽完省委工作彙報後,他指出:“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管理要改善,生產要增加,包括技術革命,發揮生產積極性。”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他針對有的企業非生產人員比例大、企業效率低的問題強調指出,把編外人員統統減下去,可以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提高勞動效率。不搞這一條,經濟核算沒有辦法搞。他在談到綜合利用問題時說,先搞收益大、可以積累資金的。投一筆錢,不動它,專款專用。省裏投的錢,賺回的錢歸省,一兩年就把投下去的錢拿回來了,用這個錢又去搞綜合利用,搞第二個第三個,搞“驢打滾”的辦法。要選容易搞、收益大、能盡快收益的,投一筆錢,就用這個錢去滾。先選一項,搞這一項就準備搞第二項,要有規劃有設計。

在黑龍江,鄧小平格外關心大慶油田,他對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傾注了許多心血。他一再詢問油田麵積擴大沒有,可采儲量增加了多少。他十分關心大慶油田的外圍和深層勘探工作。他在視察時,詳細聽取了勘探工作的彙報,並詢問:現在井打多深,下麵有沒有油?他還詳細了解了鑽機、鑽頭等情況。聽彙報時,他站起身來,伏在東北地區地質圖上仔細地觀看。當聽到華北古潛山找油和新疆、四川打深井時,他說:要打7000米深井。當了解到有的國家6000米鑽機還有一些缺點時,他說:“買美國的,還是他厲害,要快。”以後他又3次說到要買鑽機。

大慶油田每口井產油多少?年產量能達到多少?能產多少時間?鄧小平每次到油田都問得十分詳細。他曾先後兩次視察過油田的標杆班組——李天照井組。他讓工人打開采油樹閥門,看看噴油情況,他高興地說:“你們管理得真好,我看了兩次,出油都很好,你們要為社會主義出大力氣,為國家爭光。”當聽到煉油廠在1963年底已建成年處理量100萬噸的第一套常減壓及其配套工程,並做到4個一次成功時,他非常高興,連聲稱讚: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