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睡的定義(1 / 1)

什麼叫睡眠?

睡眠是指人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不活動,不吃飯,不思考,大腦及相關生理器官處於共同休息的一種狀態。

人躺在床上是準備睡覺;閉上眼睛是開始睡覺;人的身體和精神都進入了休息狀態,是睡著了。

但即使我們睡得再沉,我們的心髒仍在跳動,血液循環不息,呼吸沒有停止,胃腸工作仍在繼續……

《備急千金要方》說:“凡眠,先臥心,後臥眼。”眠者,心神在休息也。

先臥心,就是說,要睡眠時,心中不要想任何問題,頭腦不要思考什麼事情。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吃飯時想著吃飯,工作時想著工作,睡覺時想著睡覺。

睡覺時想著睡覺,實際上是要睡時,什麼也不要想,心神要休息了,頭腦要休息了……

先臥心,再臥身,後臥眼。這是睡眠的概念,是睡眠的程序,也是睡眠的訣竅。

根據現代醫學測試:人在醒覺狀態時,腦電波的速度極快,其頻率每秒達15次。特別當人的警覺性提高、注意力高度集中時,腦電波的頻率會更高。

相反,當人們處於平靜狀態、閉上眼睛開始休息時,腦電波就會降至每秒9次左右。進入睡眠狀態之後,腦電波進而降至5次左右。

腦電波頻率降低的指數,依個人睡眠能力的強弱而不同。睡眠能力差的人降低幅度較小,睡眠中一有動靜就會醒來。睡眠能力強者,降低幅度較大,睡得沉。有的睡眠能力強者甚至打雷也不醒,一覺睡到大天亮。

1879年,美國基督教新教會在上海設立“聖約翰書院”。1906年改為大學。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並入他校。當時的一位老校長不大會說中國話。有一天深夜,他見一位學生還在窗前讀書,他要他“睡”,一時又想不起來“睡”字怎麼說,他便用英語對那個學生說:“快把你的身體放在床上。”

他用這句話代替了“睡”字。

可見,躺在床上是世人普遍作為睡覺的主要標誌。

睡覺是要閉眼的,睡著了眼睛都是閉著的。

據《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記載:“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當晚寢於帳中,張眉豎目,鼻息如雷……”

對此,我們無法考證,但這種情況是極為少見的。

魚分為軟骨魚和硬骨魚。軟骨魚沒有眼瞼,在睡覺時是不閉眼的。

貓頭鷹睡覺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鴨子睡覺時,靠近鴨群的一側眼睛閉上,另一隻眼睛是睜著的。

很多弱小動物不像獅子、老虎那樣,經常都吃得飽,睡得很坦然、悠閑。它們睡覺時還睜著一隻眼睛,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