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家庭藥箱與家庭護理(1 / 3)

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一般每次服用4~5種處方藥和兩種非處方藥。有些藥物需要飯中服用,有些需要飯後服用,有些需要睡前吃,有些需要每天2次,有些每4小時一次。。。。。。這些條條框框有時足以讓一個正常人瘋掉,何況還要求您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來記下這些惱人的“準則”。

對於多數老人來說,要求記下那些複雜的藥品名稱的禁忌事項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記下藥名隻是問題的一部分,最大的問題在於——老人發生藥物副作用的風險是年輕人的3倍。因此,監督自己服藥可能是您必須練就的一項家庭本領。您的高度警惕有時甚至可能避免一些最危險的問題。

最後,無論您患了哪種疾病,都需要得到來自家人的貼心照顧,家庭護理是任何老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老年人的用藥原則

1.老年人的用藥特點

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用藥特點的差異就十分明顯了。老年人因各髒器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因而影響了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了解一些您這個年齡服用藥物的特點,您會避免一些不恰當的做法帶來的傷害。

您知道嗎?

由於胃酸分泌減少,胃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減弱,藥物在進入您的體內後其吸收性會比年輕人差很多。

藥物進入人體內主要在肝髒內解毒,但由於上了年紀後肝血流量減少,藥酶的活性降低,藥物的解毒功能也就降低了。所以,在使用被肝代謝的藥物如氯黴素、利多卡因、普萘洛爾、洋地黃毒甙、氯氮卓等時,可導致血藥濃度增高或消除延緩而出現更多的副作用,您的解決辦法是:調整劑量。

藥物在體內代謝後,主要經過腎髒排泄。老年人的腎髒體積減小,腎血流量也相對減少,使腎排泄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藥物在體內滯留,產生中毒。因此,您需要調整用藥的間隔時間。

一般說來,60歲以上老年人用藥,以成人用的3/4為宜,80歲以上老人用藥為成人量的1/2.您需要減量使用的藥物:撲熱息痛、苯妥因鈉、青黴素、狄戈辛、心得安、安定、魯米那、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2.藥品的服用與管理

正如在前麵您所了解到的,在老年人中,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正常成年人高3倍。藥物不良反應可使體質較差的老年人思維混亂和機能喪失。為此,無論身患哪種疾病,哪怕是最微小的感冒,在進行藥物治療時您都得經常對自己的體質和耐受性、藥物選擇和劑量方案以及是否需要護理給予慎重的考慮。

您需要做的事情:

確定藥物治療是必需的。要知道,有許多健康問題無須用藥也可處理,下一節內容將提到一些替代療法。

選用最熟悉的藥物品種。即使是醫生,也不一定完全了解所有新藥的藥理作用,做到熟練掌握。當您記憶開始減退時,盲目選用新藥有可能造成藥性重複。

除非醫生給您開出藥物,否則盡量避免一次服用多種藥物,最好同時用藥不超過3種。

服藥劑量方案要盡可能簡單,如果可行,最好每種藥物每日隻服一個單劑量。

為了確定您對藥物的耐受性,多數藥物首劑量通常最好小於標準劑量;維持劑量也應該慎重確定,一般60歲以上老年人的維持劑量要比年輕人小一些。

如果服用其他劑型,應避免大的片劑或膠囊;液體製劑對老年人較易吞服。

應注意不要用錯藥或過多用藥,盡量不要將藥置在床邊的桌子上(硝酸甘油除外)。

隨時進行自我監督,不斷觀察藥物的作用,以保安全有效。

為了避免那些複雜的名稱及用藥種類,您可以將所有藥品按照用途、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分類,做一個詳細的表格。把這份藥品清單做好後,如果不放心或有相關疑問,可以在下次就診時詢問您的醫生。每當補充進新的病種及治療措施時,及時更新藥品清單。

將您的藥品清單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以便緊急情況出現時可以隨手找到。您還可以製作一些圓形的小標簽,貼在不同的藥盒或藥瓶上,它們的方便性非同小可。(關於如何配備常用的家庭用藥,請參照下一節“家庭小藥箱”的相關內容)

當您做完這些事情後,管理您的家庭用藥就變得非常輕鬆了。

您需注意的事情:

把同樣的藥放在不同的瓶子裏。如果丟失了最初的用藥說明,很容易忘記藥物的分類和用法。而原先的藥瓶可能是不透明或深色的,有助於防止陽光的照射。

提前把藥片掰開。一些藥片醫生會囑咐您一次隻需服用半片,多數藥劑師和醫院都會提前幫您把藥片切開,但也有一些藥店並沒有這項服務。此時您最好等到服藥時再親自掰開,以免影響到藥效。

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咀嚼或者弄碎藥片。

不按照醫囑定量服藥。有些固執的老人仍然像孩子一樣,僅憑自己的感覺服藥。

感覺好了立即停止服藥。這種情況在服用抗生素時最常見。在藥還沒用完就終止服用,會給細菌一個重新繁殖的機會。擅自停藥還可能引起反彈症狀,這讓人非常不快。

積攢很多舊藥片。這些藥沒有任何作用,它隻會讓用藥管理變得更加混亂和困難。處理舊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們全部扔掉,並且要馬上扔到垃圾桶裏,以免放在其他地方被孩子或者其他家人找到,誤用造成危害。

3.慎用的藥物

大量事實證明,一些藥物可能對您的身體產生各種不良反應。而一些“常識性”的醫學認識有可能導致您的身體受到嚴重傷害。比如,抗生素能消炎抗感染,於是成為許多老人的家庭用藥。許多老人即便隻有輕微感冒,都要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危害卻是您並不詳知的——青黴素有遲緩的過敏反應;紅黴素易損害肝功能,慶大黴素會損害人的聽力和影響腎功。。。。。。

我們給您的建議是: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除了看清使用說明上的禁忌事項以外,最好親自請教您的醫生,以保證您的健康。現在來看看哪些藥物是需要引起您高度警惕的。

慎用藥物清單:

安定類藥物,盡量少用。至於苯巴比妥、甲喹酮、甲丙氨酯等安眠藥物都有毒性,會給心、肝、腎帶來損害,久服或慣用可形成依賴性,停藥後,會出現頭暈、惡心、肌肉跳動或失眠加重。

某些降壓與降糖藥物。老年人對降壓藥物敏感性很高,中樞神經降壓藥如可樂寧、利血平等可引起抑製作用,要慎用;降血糖藥物如氯磺丙脲可引起低血糖,不可用。

腎上腺素、胰島素、麻黃堿、阿托品,顛茄。老年人對這些藥物比較敏感,使用時應酌情減量。

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洋地黃類藥物,如強心甙,因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接近,使用時要監測血藥濃度,並減少劑量。

解熱鎮痛藥,如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保泰鬆、消炎痛等,此類藥物可能引起胃出血或加重胃潰瘍。而如果經常用複方阿司匹林來退燒,一定要減量,否則可因大量出汗而虛脫。

果導與大黃片。由於身體肥胖、腹部肌肉無力、腸蠕動減弱,很多老人有功能性便秘。但長期服用導瀉藥不僅能引起結腸痙攣,還可造成體內鈣和維生素的缺乏。中毒性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它們對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雖有顯著療效,但副作用也相當多,會導致聽力減退耳鳴和眩暈。氯黴素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用藥要分清先後

老人對藥物耐受性低,排泄功能減慢,增加了藥物在體內的存留時間和毒副作用。不過,對於有些疾病,可采用一種“先後”的用藥或治療觀念,您的身體會將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先取食療,再用藥療。這裏的意思是,能用食物來調理,就盡量不用藥物。例如喝薑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喝菠菜粥可治便秘。食療後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後考慮藥物治療。

先用中藥,後用西藥。中藥多屬於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藥要小。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最好是先服中藥進行調理,過段時間再用西藥。

先外用,後內服。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等可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最好不用內服消炎藥。

先內服,後注射。有些老年人害怕久病,一有毛病就希望用注射方式,以為這樣好得快,痛苦少。但藥劑通過血液直接流向全身,最後進入心髒,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髒。而長期輸液會讓身體形成依賴性。

先用成藥,後用新藥。市場上的新藥、特效藥在近兩年層出不窮,“獨特的療效”很讓一些老人心動。這些新藥在某一方麵確有獨特療效,但由於應用時間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並未得到完全驗證,老年人的身體特點決定還是不以身試法好。

先用單種,後用多種。如果身患多種疾病,不可避免地要一次服用多種藥物。但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可使毒副作用增加,所以您可以分清病情輕重緩急,對危害較大的主要症狀先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