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護理:發熱時人的唾液腺分泌減少,口腔黏膜幹燥,同時身體的抵抗能力下降,極易引起口腔炎和黏膜潰瘍。所以應在清晨、餐後及睡前漱口,如果嘴唇幹裂,可塗上潤唇膏保護。
皮膚清潔:高熱病人在退熱時往往大量出汗,應及時擦幹,更換衣服和床單,保持皮膚的清潔,防止著涼。
臥床休息:高熱時由於新陳代謝增快,攝入減少而消耗多,老年人體質較弱,應安排舒適體位的臥床休息,同時調整室內溫度,避免噪聲。
(二)脈 搏
1.正常脈搏
心髒的收縮使血液通過動脈所產生的節律性搏動為脈搏。通常,成年男性每分鍾搏動60~80次;成年女性70~90次。搏動每分鍾超過100次稱為速脈,低於60次稱為緩脈。
脈搏的節律稱為脈律。正常的脈律搏動均勻規則,間歇時間相等。如果脈搏的搏動不規則,間隔時間時長時短,則為節律異常。
您知道嗎?
在一係列正常均勻的脈搏中出現一次提前而較弱的脈搏,其後有一較正常延長的間歇,這就是間歇脈,也稱過早搏動。間歇脈見於各種心髒病或洋地黃中毒病人,正常人在過度疲勞、精神興奮、體位改變時也偶爾出現這種脈。
每隔一個或兩個正常搏動後出現一次過早搏動,前者稱為二聯律,後者稱為三聯律。
在同一單位時間內,脈的搏動少於心率,脈搏細數,極不規則,這種脈稱為絀脈。醫生聽診時會發現心率完全不規則,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此脈常見於心房纖顫。
2.脈搏測量
測量脈搏一般是測量手腕拇指側橈動脈為多(中醫常在此診脈),另外也可以在肘關節內側的肱動脈、頸兩側的頸動脈、腹股溝部的股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等處,都可作為測量脈搏的部位。
測量步驟:先保持安靜,被測者取坐或臥位。檢查者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攏按動脈搏動處,以指尖觸診。不要用拇指診脈,因為拇指小動脈搏動較強,易與被測者的脈搏相混淆。
除測量每分鍾的跳動次數外,還應注意脈搏的節律和有無不規則的搏動、脈搏跳動的強弱等。一般情況下測30秒,異常脈搏應測量一分鍾。
脈搏搏動的快慢和強弱,與體質、活動、疾病等有關。體質健壯的人,脈搏比體質弱的人較為有力;體力活動時脈搏快而有力,休息時減慢;發高熱時脈搏洪大有力;某些心髒病人的脈搏常出現間歇跳或跳動不規律;心情激動時脈搏快而有力,憂鬱與精神不振時脈搏則較慢且無力。
異常脈搏的護理:
采用有效的方法緩解緊張、恐懼心理;
根據醫生的建議用藥,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
進行必要的檢查,如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等。
(三)呼 吸
1.正常呼吸
呼吸是指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即人體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正常人的呼吸不僅有規律,而且均勻。
呼吸的次數是隨年齡而改變的。l歲以內的小兒的呼吸每分鍾45次;15歲以下兒童、少年每分鍾呼吸20次;正常成人每分鍾呼吸16~18次。老年人的呼吸還要慢一些,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呼吸暫時增快,休息或睡眠時呼吸稍減慢。
2.呼吸測量
測量呼吸次數是了解身體狀況的常用指標,特別是在家庭急救中更為重要。測量呼吸最好與測量脈搏同時進行。方法是數胸、腹起伏運動次數。也可把手放在被測者的胸或腹部檢查。如果病情很重,可用棉花絮或薄小紙條放在病人的鼻孔前,棉絮或紙條飄動的次數即為呼吸次數。
需要注意的是:
呼吸快慢和精神是否緊張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測量呼吸前應讓被測者安靜,不和被測者談話,使他保持自然呼吸。
注意呼吸的深淺、節律和有沒有呼吸困難。如呼吸停止,立即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
呼吸增快多發生在肺部有病或心髒病及高熱病病人的身上。
藥物中毒後,呼吸可能減慢。如呼吸困難或鼾聲,便是危險的信號,應該盡快請醫生來救治。
要是出現雙吸氣、點頭呼吸、鼻翼扇動,以及呼氣時胸郭不但不鼓反而下陷的現象,都表明病情嚴重,要趕快請醫生診治。
3.呼吸異常
正常成人的呼吸每分鍾超過24次,為呼吸過快,常見於高熱或缺氧的病人;呼吸每分鍾低於10次,則為呼吸過慢,常見於呼吸中樞抑製,如顱腦疾病或安眠藥中毒等病人。
您知道嗎?
當呼吸在開始階段時較慢,以後逐漸加快,達到高潮後又逐漸變淺變慢,然後呼吸暫停幾秒鍾後又出現上述狀態,如此周而複始,就像潮水漲落一樣,這種呼吸稱為潮式呼吸。常見於中樞神經係統疾病,如腦膜炎、顱內壓增高、酸中毒等病人。
有規律地呼吸幾次後,突然停止呼吸,間隔短時間後又開始呼吸,這種呼吸方式為間斷呼吸。常見於顱內病變或呼吸中樞衰竭的病人。
深長而規則的呼吸稱為深度呼吸,常見於尿毒症、糖尿病等引起的代謝酸中毒的病人;像在輕輕歎息,呼吸不規則,這種呼吸稱為淺表呼吸,常見於瀕臨死亡的病人。
當呼吸頻率、節律和深淺度均表現為異常,這就是呼吸困難。呼吸困難主要是由於氣體交換不足,人體缺氧所致。病人自感氧氣不足,胸悶、氣緊,不能平臥,身體表現為嘴張,鼻翼扇動,手指甲和腳趾甲紫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