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秋處露秋寒霜降(1)(2 / 3)

(2)黑米

味甘、性平,補脾胃、滋肝腎。黑米中蛋白質比一般大米高6.8%,脂肪比一般大米高20%,蛋白質含15種氨基酸和人體必需的精氨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故有“世界米中之王”的稱譽。黑米營養豐富,味香質優,是秋季進補的佳糧。肝腎虛損,婦人產後體虛可用黑米適量與雞蛋燉粥食用。

(3)秈米

秈米為稻米之較長者,以上熟、中熟為佳,晚熟次之,其營養成分與粳米相似,可蒸食或煮食,能養人,宜於秋季食用。其味甘、性溫,可益氣溫中、養胃和脾。對脾胃虛弱而時有泄瀉,或時有小便不利者宜常食,還適用於脾胃虛弱而致反胃呃逆、虛煩口渴之症。

2.肉蛋水產宜食食物(1)免肉

兔肉味辛性平、涼,能補中益氣,止渴健脾,涼血解毒,利大腸,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虧者有效,兔肉的脂肪含量僅為0.4%,約為豬肉的1/150,羊肉的1/86,牛肉的1/25,是心血管及肥胖病患者的理想動物性蛋白質食品,其營養價值和味道均可與雞肉媲美。

(2)豬肺

味甘,性微寒,功能補肺,若是肺虛咳嗽,可用豬肺1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米煮粥食。或豬肺洗淨後,放入杏仁25克,燉熟食之。祖國醫學認為肺與秋令相應,故豬肺在秋季多食之,“以髒補髒”。

(3)牛奶

味甘、性平。“功同人乳,而無飲食之毒、七情之火,善治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牛奶為蛋白質食品,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質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賴氨酸更為豐富,膽固醇含量比肉、蛋類都低,並有降低機體內膽固醇含量的作用。能補虛損、益五髒,對病後體弱,虛勞贏瘦、食少、噎膈反胃均有滋補食療作用。

(4)燕窩

屬珍貴補品,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

類用唾液或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其蛋白質含量特別高。的能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有延年益壽之功。適用於肺陰虛所致的潮熱、盜汗、幹咳少痰、咯血等。對胃陰虛所致的噎嗝反胃、氣虛自汗亦有較好療效。

(5)豆漿

豆漿性味甘平,功能補虛潤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於身體虛弱及產後氣血不足、咳嗽、痰火哮喘以及淋證。

(6)羊肉

羊肉性溫,能給人體帶來熱量。中醫說它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妙品,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強壯食物。由於羊肉含的鈣質、鐵質高於豬、牛肉,所以吃羊肉對肺病、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及一切虛寒症最為有益。據報道,羊不容易得肺病,常吃羊肉、喝羊奶,對肺病有治療作用。至於氣管炎咳嗽和傷風咳嗽,隻需喝羊肉湯,就可減輕或痊愈。

3.蔬菜類宜食食物(1)藕

藕是我國的特產之一。藕不僅是佳蔬美果,也因其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而名揚天下。其鮮品全身均可入藥,是秋令食養的上品。《隨息居飲食譜》中言:“藕以肥白純甘為良,生食宜鮮嫩,煮食宜甘老,用砂鍋桑柴火煨爛,人煉白密收幹食之,最補心脾。”中醫認為,鮮藕生寒熟溫。生藕味甘涼入骨,可以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熟藕性味甘溫,有益胃健脾、養血補虛,止瀉之功;藕節味甘澀性平,含豐富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的作用。

(2)蘿卜

蘿卜俗有“秋冬蘿卜小人參”之說。蘿卜,古稱“萊菔”。其味辛甘,性寒涼。不僅是生熟食用的大眾菜,而且巧用也是治病療效頗佳的良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蘿卜治病有獨特的見解,說道:“泡煮服食,大下氣,消穀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止消渴,試有大驗。利關節,理顏色,練五髒惡氣,製麵毒,行風氣,去邪熱氣,利五髒,輕身。”秋季食用蘿卜能清火生津、順氣化痰、清熱止血、消積食、補虛等功效。現代研究證實,蘿卜中富含調節血壓和保護神經的鉀。其所含的葉酸、維生素C和E比芹菜多一倍,尤其維生素C含量多於一般水果;維生素A和B及鈣、磷、鐵也較豐富。並含有一種有助於消化的澱粉酶以及多種功能成分和體內抵抗癌細胞的物質芥子濁糖苷。因此,秋食蘿卜既有營養,又可防止秋令常見的傷風感冒、胸悶咳嗽或內熱鼻衄、便血以及消化不良、胃酸脹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