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輕型建築實驗潮(2 / 2)

物流是建造全過程中最常暴露與最重要的問題,因為製造過程一旦進入搭建階段,建築師和製作單位就可以牢牢把控每一個環節,而運輸過程則未必。四川白水河項目被建在半山之上,距離道路有100多米遠,高差則為20米,朱競翔為此設計了一個纜車係統,在房屋建造期結束後,還可以承載使用者的上下。“纜車經過的地方都可以蓋房子,很多中國人都糾結稀缺的平地是用來蓋房還是種地,這個方法就解決了他們的問題。”朱競翔對《環球企業家》說。

對於住戶而言,房屋最重要的則是舒適程度,朱的產品可以做到不使用空調或暖氣來維持適宜的溫度。夏珩是朱競翔的助手,負責了絕大多數項目的現場施工,他認為絕熱、蓄熱以及無縫拚接是要點所在。

“蓄熱和絕熱對房屋參數有決定性的影響,大部分建築師都隻考慮絕熱,但沒有考慮蓄熱,很多活動板房用絕熱材料做,材質非常輕,外麵溫度一波動,裏麵也會跟著變;如果考慮蓄熱這個因素,使用一些重型材料,這部分熱量就會滯後三四個小時,比如夏天室外一點鍾是最熱的時候,但房子要達到最熱要到三、四點鍾,這個時候太陽又開始下山,稍微用一點設計手段,房子就不會那麼熱。”夏珩對《環球企業家》說。

但預製的房屋天然都會有拚縫,密封性亦是難題。夏珩通常會在板材組裝階段就用膠條將縫隙消滅,板和板之間留有啟口,這樣風吹進來時會拐一下,風速得以降低。在這一構造上還需做防風層,外表麵亦再做處理以保護防風層不被紫外線破壞。地基和窗戶的保溫工作也至關重要—這是多數建築都會忽略的一點。“在做條形基礎的時候就要把地基包起來,窗戶除了遮陽防雨,還有兩層絕熱材質,否則就是光著手腳穿棉襖。”夏珩解釋說。

朱競翔的設計困境在於有層高限製,這是其方案推廣最大的阻力。因為介入住宅,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政府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蓋高層建築,對於輕型住宅,四五層已是極限。但這類房屋擁有廣闊的市場,歐洲最大的活動房屋生產公司Algeco Scotsman,在全球各地擁有35萬個模塊箱式房屋用於租賃或銷售。在北美,活動房屋的市場占有率亦有15%,這種房屋廣泛用於工地的臨時辦公室、宿舍、城市辦公、民用安置、展覽臨時用房以及旅遊區休閑別墅等。

由於其設計方案極力完善房屋的能源自給率,房屋建在遠郊亦並不擔心。上海東灘禁獵監測站項目並未與城市相連自來水管網、電網,而是借助光伏發電及雨水收集係統提供生活用水及飲用水,甚至也無需排汙係統,人的糞便尿液均可依靠清潔技術消化。不過,各地地區氣候條件迥然不同,建築師需做特別設計,比如鞍子河保護區項目,設計師會突出窗戶以捕捉更多光線,因為當地常年陰雲天氣。令人稱奇的是Ihouse在居住設計中甚至考慮了利用健身器材發電。“我們喜歡簡單實誠,這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但一旦進入商業領域,有些東西應該必須做得更炫。”朱競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