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賣萌神器賺錢了(1 / 1)

賣萌神器賺錢了

全球商業

作者:周蔓

對QQ、微博、微信用戶來說,一個表情符號可以代替無數話語。當人們熟悉、認可這些表情符號之後,其商業價值已經出現。

2012年底,起亞汽車在新浪微博上做了一個品牌活動,雙方合作定製了“起亞律動微博表情”—一個卡通人物像“航母style”一樣指向前方的動畫,用戶一旦使用這個表情,數據就會被活動抓取,呈現在活動頁麵上。根據活動結束後的官方頁麵顯示,共有超過193萬的網友使用過這個表情。

有趣的是有些網友並不了解這個活動,也在微博中使用了“律動表情”,“因為它出現在表情符號的第一排,很容易注意到。”網友“desp”表示,“有點像奧特曼,沒有表情,但是動作誇張,很萌。”

新浪華東客戶經理謝穎告訴記者,雖然至今為止“微博表情”並不是新浪微博的“正規”產品,屬於定製服務,但是已經有很多企業找她了解過這個案例的操作情況了。“起亞是第一家嚐試做“微博表情”的企業,活動持續時間是整一個月,後台看到的數據也是非常漂亮”。新浪工作人員透露,起亞高層對這次互動營銷的效果很滿意,新浪內部也認為,未來“微博表情”可能會是新浪互動營銷的“標配”。

談到表情本身的設計,謝穎介紹說當時起亞參考的是線上最流行的“航母stlye”,英文“Go”與活動主打的汽車產品也有契合點。至於它最終出現的位置,新浪特意安排在“第一排第七個,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他們依據用戶行為數據,鎖定最常用表情的出現的幾個位置,但為了保證效果,他們又在操作過程中有意弱化了這個圖標的位置。“不放第一排的第一和最後一個,是為了讓它更自然融合到其他表情當中去。”

“客戶的要求是想要更接近年輕消費者,我們建議他們做‘表情’,這確實是第一次嚐試,外界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所以我們經過幾輪內部產品的pk,最終贏得了客戶的支持。”

在獨立的趨勢調查公司Trendwatching發布的“2013年10個關鍵消費趨勢”當中提到“對於自己喜歡的品牌,消費者將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品牌的集資、發布和發展過程中。”以“表情”為工具,切入用戶“語係”不失為一種以小博大的營銷思路。謝穎認為,“表情”會是下一個受到企業歡迎的產品,但是能夠實際去操作,也必須要是一定“量級”的客戶。

其實對於沒有“量級”的普通用戶,想選一個喜歡的表情發到微博或者其他社交產品上,早已不是難事。2011年,蘋果發布的iOS5係統已經自帶“表情符號”,用戶可以把它添加在鍵盤當中,也可以去APP Store購買下載最新的Emoji應用。事實上,Emoji能夠與其他國家語言一起放入“語言鍵盤”選項當中,在當時還引起了小範圍的討論。“比起Emoticons,Emoji不需要人們再側著腦袋去讀……它在美國掀起的熱潮遠超它的發起國日本。”《紐約時報》一篇文章評論道。而就在2013年1月,韓國NHN位於日本的子公司Naver為慶祝Line用戶破億特意向用戶派發了禮物—三組“表情”!用戶可以自行到貼圖商店免費下載。

在40多個國家下載排名第一的即時通訊軟件Line的賣點之一就是豐富的表情,其在官網打出“通過有趣的貼圖更好地體驗Line”的“號召”,“超過250種的特色貼圖和表情,傳遞文字所無法表達的心情。”似乎是在向用戶傳遞與“微信”的差異訊息。事實上,很多媒體給予Line的評價就包括“獨家的貼圖功能吸引了大部分用戶”。

Line有自己專職的漫畫師製作此類貼圖,也在官網上尋求與製作公司合作。在貼圖商店,用戶可以用12元的價格買到“熊大、兔兔、饅頭人”等具有強烈日韓風格的日韓流行icon,也可以很快下載到知名歌手,藝人等“大咖”的貼圖。Line表情商店於2012年4月底在日本推出,據NHN透露,到去年8月份四個月的時間,虛擬表情帶來了3億日元(約2300萬元)的營 收。

在中國,本土流行表情也正在全麵商業化。兔斯基已經成為肯德基的開年禮物,張小盒已將自己定位為新一代“大嘴猴”,而采用ipad繪畫的雲小獸正在線上摸索自己的商業價值,你在QQ、微博輸入框上發送的“萌”表情就是它們這些生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