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成功之道(3 / 3)

【定位清晰】

《泰囧》雖然是徐崢的導演處女作,但他既上道又老道,一開始就沿著最符合市場需求的路子去做電影。首先,最直接體現在選角上。徐崢、王寶強、黃渤三大中國大陸最能搞笑、而又角色性格鮮明的組合,首次在一部電影裏同時出現。徐崢自己說:“我隻要在那張海報上把我和王寶強兩個人擺在那裏,其實觀眾大概就知道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了。”其次,徐崢也懂得克製自己的欲望,在考慮拍什麼電影的時候,就選擇了這樣一個類型,以和同期的其他電影區分開來。而反觀目前的太多國產片,導演想表達的、想塞進電影的元素和個性都太多。

【營銷到位】

東西再好,離開了宣傳也都賣不出去,《泰囧》的成功同樣如此。徐崢自己此前就說過,自己拍《泰囧》是“有備而來”,這裏麵就已經包含了對推廣的規劃。他說:“我們劇本的製作,橋段的安排,每一期預告片的投放,怎樣傳遞電影的信息能讓觀眾感興趣,其實都是按規劃一步步來的,所以我所謂的‘有備而來’指的就是,真正把一部電影用最最專業的方式去完成它的每一個環節。”這樣從宣傳片、海報的製作和發布節奏都是由導演徐錚本人來主導的,這是不多見的。而徐崢是最了解這部電影的人,這就使得宣傳節奏控製得非常好,能讓一部部宣傳片的效果疊加,不斷吊高觀眾胃口。

【文化與投資】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泰囧》製作和營銷總成本近6000萬元,其中製作成本為3600萬元,影片的營銷成本大約2400萬元。如果按票房和版權等收入12億元計算,光線傳媒票房分成4.56億元,刨除6000萬元的成本,將給公司貢獻近4億元的利潤。

從2012年12月12日至今年1月4日,光線傳媒的股價已從21.38元漲至35.25元,上漲65%。看《泰囧》的影迷,如果是個有心的投資者,在此期間買入光線傳媒股票,不僅飽了眼福,還能賺個錢袋滿滿。有時,投資就是這麼簡單。而持有股票最多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市值增加了17.17億元。“如果說,隻有獲得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票房,電影公司股價才能實現大漲,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就需要提前判斷一部電影是否能夠獲得市場認可。”渤海證券分析師崔健說。

近幾年,國內3部電影票房奇跡分別是由2010年的《讓子彈飛》、2011年的《失戀33天》和2012年的《泰囧》創造的,3部電影的製作公司進入電影行業的時間都不長,且其中有兩部電影的導演是首次執導電影。可見,製作機構和導演的“奇跡”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國內影片票房的不確定性,而買股票之前,投資者如何準確預見,也確實並非易事。

【劇本】

一個有著巨大市場需求、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必然有著很好的內容和使用價值。電影作為產品,其成功的基本前提就在於產品的內容足夠優秀,就算是喜劇,也要有一個好故事。

新導演徐崢無疑深諳此道,他在接受采訪時就說:“那些拍電影拍得沒有演員好的導演,還有那些拍喜劇拍得不好笑的導演,我要搶他們的飯碗。這個話好像說得很不謙虛,但我真的是有心把這個故事拍好。它的症結在哪呢?我一直認為喜劇片不能把逗觀眾樂作為終極的目的,講一個好故事,才應該是終極目的,然後用一個讓別人發笑的形式,讓別人接受。”為此,徐崢導演也是付出了許多,在明確了產品類型後,幾個編劇便開始一起講故事,每場戲每個場景都不斷去挖掘笑料和包袱,最後所有想到的東西都在電影裏麵實現了。

如今我國的電影行業不乏諸多優秀的導演和演員,但在越發浮躁的今天,卻越來越少有人靜下心來好好構思故事的內容。對於創業者同樣如此,無論是做產品還是服務,如何做好內容,讓消費者認可和喜愛,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就好比大樓的地基,地基不牢,樓也砌不高。

也許有人會說《泰囧》還不夠完美,挑剔的人還會說中國觀眾的整體觀影水平有待提升。“不要指責觀眾,文化創作者首先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讓大家喜歡的文化產品,適應消費者,進而才能引導消費者。”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肖永亮這樣分析。

肖永亮注意到《泰囧》很“接地氣”,比如不是選擇去往歐美等“高端”線路,而是選擇中國出境遊的“中低端”線路,到東南亞旅遊很多觀眾都去過或正打算去,很接近普通百姓的消費,“親民”的笑料和討喜的題材也很容易與觀眾共鳴、互動。

肖永亮認為,《泰囧》的成功會讓中小成本電影更受關注,因為中小成本電影更關注現實,關注普通人的命運,關注真實的情感與豐富的生活。它們往往以社會小人物的生活百態為著眼點,把民生用藝術的語言真實地表現出來。這也表明:一個帶有誠意、尊重觀眾的好故事,遠比大導演、大明星、大投資、大製作更重要……

演員精湛的演技,導演獨特的視角,電影到位的宣傳……這些都是電影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好的劇本,則能讓電影各方麵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文學造詣高低是決定劇本優劣的基本元素,《南方文學·境界》特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歡迎各位編劇愛好者給我們提供優秀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