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王長田東拚西借湊足了10萬元,在一個由民居改建的簡陋寫字樓裏開始創業。如今,光線傳媒已經走過了十五個春秋,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之一,已形成了以電視欄目製作與廣告運營為核心,演藝活動舉辦和影視劇投資發行共同發展的業務模式。
在電影方麵,光線傳媒一貫堅持的是投資商業片,此次《泰囧》的成功,更為王長田堅定了自己走商業類型片路線提供了信心,正如他在微博中所言,“純正的商業類型片堪當市場主力”。王長田還透露,2013年預計會有十部電視劇實現收入,會對電視業務有較大提升,電影方麵將繼續投資製作十多部影片。
【華宇星辰】
其實,在這個“神話”的背後,少不了一個叫做於宇昂的浙江人。
於宇昂,這個略顯陌生的名字,是《泰囧》的投資人,中國最年輕的電影出品人。
這個浙江天台的小夥子,1987年出生,23歲創業;除了《泰囧》,還曾參與投資了電視劇《香格裏拉》、《玲瓏局》。
網上有個調查稱,於宇昂勢必成為2013年最值得關注的年輕人。
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表演專業的於宇昂,從小就有個創業的夢想——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他說這源於浙江人的特質:有生意頭腦,愛打拚。同時家裏也是做生意的,從小耳濡目染,讓他比一般人多了一些做生意的天賦和技巧。
他是幸運的,一個人在北京生活,經濟還比較寬裕。比起很多北漂族,他的創業史一帆風順得多,沒有啃菜包喝白開水,沒有做蟻族。
23歲畢業那年,他創立了北京華宇星辰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於宇昂說:“當年父母為了我創業,借給我五十萬,我就想一定要爭氣,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年輕人就要有闖勁,要奮鬥拚搏才會有機會,不努力是不會有成功的機會的。”
當時公司規模比較小,他每天都要跑出去,聯係導演、製片人、讚助商等。作為新人,他經常不被待見和重視。他說那時心裏可不好受了,有種憋屈感。
於宇昂的第一桶金是投資電視劇《香格裏拉》。投資前,他也談了很多其他項目,經全方位的綜合衡量,最終還是確定了《香格裏拉》,覺得比較靠譜。2011年,《香格裏拉》在央視一套播出,也算是對宇昂辛苦付出的一種回報吧。
《泰囧》的投資沒其實隻有4000萬,但讓於宇昂賺得盆滿缽滿,並在影視圈聲名鵲起。《泰囧》2012年12月12日上映,在2013年1月12日就突破了12億的票房。這部戲讓很多人發了財,包括院線、演員,那於宇昂到底賺了多少錢呢?他始終沒有透露,隻說很豐厚。
於宇昂說,自己在確定投資《泰囧》之前已看過幾百個項目,但始終沒有下手。直到有一天,《泰囧》製片人陳祉希將兩度夭折的影片重新立項、重新改編,邀於宇昂一同合作。 於宇昂看完劇本很看好這部戲,覺得會賺錢。因為,縱觀中國電影市場,喜劇還是比較少的,而且他比較了解合作的陳祉希、導演徐崢等人,無論專業還是人品都值得信賴。市場調查和評估也顯示了比較好的結果,這給他增加了投資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決定投資《泰囧》那一年,於宇昂才25歲。《泰囧》的真正耗資沒有預算的7000多萬,從頭到尾僅花了4000萬左右。
《泰囧》在歲末年初的火爆也出乎了於宇昂的意料。對於有網友評論劇情無厘頭、俗氣,於宇昂很坦然地說,《泰囧》畢竟是喜劇片,不可能很高雅,很超凡脫俗。他作為出品人,就是投資有錢可賺的電影,目的是賣高票房;而且,隻要觀眾看過後開心開懷,身心得到放鬆,那喜劇片的意義也就實現了。
【檔期與對手】
《泰囧》原定的檔期是12月21日,但後來發現,這段時間《十二生肖》、《血滴子》以及《大上海》都紛紛上映,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製作方決定主動避讓,將上映時間提前到了12日,而這一調,恰好就搶到了一個好時期。
這個時期好,好在兩方麵。首先,熱映了一個月的《少年派》已經基本下線,《1942》和《王的盛宴》上映2周後勢頭也開始衰減,《泰囧》在這時候登場,基本就沒有什麼壓力。其次,無論《1942》還是《王的盛宴》,都是走的沉重的曆史路線,加上傳得沸沸揚揚的世界末日,人們太需要一部喜劇賀歲電影出來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了,《泰囧》在這個時候出現,無疑正迎合了市場當前的需求。所以,選在這樣一個好時期,也大大推動了《泰囧》的成功。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認為《泰囧》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複製。前幾年在賀歲檔都有幾部喜劇“紮堆”,有的喜劇電影的品位也不算太高,“透支”了人們對國產喜劇電影的期待,而在今年的賀歲檔中,這樣類型明確的喜劇電影僅此《泰囧》一部,其他賀歲檔的電影難與之“抗衡”,《1942》太壓抑、《王的盛宴》評價也不太高,又無好萊塢大片的“擠壓”,再加上剛過了傳說中的“世界末日”等諸多因素,這部喜劇“生逢其時”,正好滿足了觀眾的需求,所以能“超常規”地“一花獨放”和“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