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煥徐明侯回到自己的家鄉河陽縣時是陽曆的七月十號,其時他的堂兄徐燃徐溫侯正在河陽老家中。
今年五月日本軍隊沿著山海鐵路進軍占領了省城,在省城犯殺人放火製造了多起慘案。徐燃看不慣省政府奴顏婢膝的樣子,憤而離職回老家賦閑。
徐燃徐溫侯和堂弟徐燭徐亮侯兩個人開著徐府的汽車去青島碼頭把徐煥接到了家裏,徐府裏頓時熱鬧起來。徐氏家族裏跟徐煥差不多歲數的子弟來了很多人,都等著見一見出國留洋歸來的徐明侯。
一見到老父親,徐煥立即跪倒當地磕了三個頭才起來敘話。徐府的前廳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徐燃、徐燭、徐煥三個人不停地迎來送往。到了晚上,高興之極的徐添徐老爺子大設酒宴為徐明侯接風。徐府大廳之內燭光閃耀,酒香撲鼻,三桌酒席一字擺開,談笑之聲不絕於耳。徐老爺子喝得滿臉通紅,醉態可掬,六十多歲的老人像孩子一樣高興。
第二天河陽縣長朱玉珂和縣黨部書記崔同來拜訪徐明侯。
崔同是剛剛被任命為河陽縣黨部書記的,他是康澤的同學,借著這層關係來到河陽縣當起了黨部書記,雖然地位不如朱玉珂,但是說話比朱玉珂硬氣。
二人當然也是想投徐燃之好,但是徐老爺子一聽見朱玉珂這三個字就生氣,多虧徐煥和徐燃巧為勸說。兩個人舉出西方的取名習俗來說服徐老爺子:西方孩子取名多與長輩重名以示對長輩的敬重與思念。再者說了,不知者不怪罪嘛!徐老爺子這次總算沒有給朱玉珂閉門羹吃。
徐煥、徐燃、徐燭三個人陪著朱崔二人閑談。談到日本人占領省城,朱玉珂問徐煥:“明侯兄,你在日本呆過一年了,依你看日本以區區四島的彈丸之地何以能把堂堂的中國欺負得無地自容呢?”
徐煥道:“兵在精不在多,煥在東瀛這一年深覺日本國雖小但人心齊,而且日本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日本就能做到窮則思變,在中國就會阻力重重。乾隆年間英國的國力遠遠落後於大清,但是隨即的工業革命卻使它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工業革命後的英國一年產值就相當於過去一百年的總和還要多,改革的能量由此可見一斑。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一直是一個典型的東方文化傳統的國家,而且在各個方麵受其他周邊國家的影響,尤其中國對其影響很大。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日本的古代文明實際上就是中國古老文明的翻版。明治維新始於光緒二年,在具體措施方麵,日本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三大口號,並以此為核心對社會進行全麵的改造。在這三個口號中,文明開化處於最核心的地位。日本意識到,隻有立足於本國的人才,才能最終取得發展與進步,但在本國人才還相當匱乏的情況下,就必須向西方學習。日本的學習對象是德國,在聘請德國教師上,日本政府是極為大方的,有的德國教師的工資相當於當時日本內閣大臣工資的兩三倍,——其對於學習與教育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終於成為了世界強國。成功的發展道路同時也促使日本對外態度發生變化,德國的國家主義學說本來就帶有一定程度的外向性,再加上國內越來越高漲的天皇中心思想,日本最終會走上對外武力擴張的道路。以煥之見,日本早早晚晚要全麵對我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