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腳的保健與人體健康(25)(1 / 2)

耳朵是接受外界信息的器官。耳鳴是幹擾聽覺的主要原因,可分為主觀性耳鳴(隻有自我感覺)和客觀性耳鳴(能被他人輕微聽到)。根據耳鳴的音調又可分為高頻率耳鳴(如同蟬鳴或鈴聲)和低頻率耳鳴(如同吹氣聲或嗡嗡聲)。臨床上以主觀性耳鳴最為多見,多發於老年人。耳鳴也可見於生活無規律、長期精神緊張、早衰的人,在理化檢測中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其實這是一種亞健康狀態。中醫認為亞健康狀態的耳鳴、聽力減退,大多因腎陰虛弱或氣血不足等原因所引起。采用足部藥浴與足部按摩,堅持數月可起到聰耳作用。

1.首鳥桑葉方

【組成】製首烏60克,桑葉100克,川芎15克。

【用法】將以上3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滋補肝腎,養陰聰耳。主治耳鳴、聽力減退。

2.熟地天冬方

【組成】熟地50克,天冬40克,桑葚子30克,菖蒲15克。

【用法】將以上4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滋補肝腎,養陰聰耳。主治耳鳴、聽力減退。

3.菟絲子杜仲方

【組成】菟絲子50克,杜仲40克,淮牛膝30克,川芎15克。

【用法】將以上4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滋補肝腎,養陰聰耳。主治耳鳴、聽力減退。

禦寒

畏寒十白冷主要是指某些人在沒有感染等情況下,比正常人更加畏懼寒冷。表現為手足發涼,衣著比別人多,冬季更加嚴重,多見於老年人及婦女。畏寒怕冷可能由貧血、低血壓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內分泌失調而導致,但大多數情況下屬於亞健康狀態。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營養不良、衣著不當、缺乏運動。中醫認為畏寒怕冷主要為脾腎陽虛而引起,選用溫補牌腎藥物泡足,並作足部按摩。

1.附子幹薑方

【組成】熟附子60克,幹薑100克,山藥50克。

【用法】將以上3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洗,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天1次。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補脾腎,禦寒回陽。主治畏寒怕冷,手腳發涼。

2.淫羊藿川椒方

【組成】淫羊藿50克,川椒30克,生薑40克。

【用法】將以上3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洗,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天1次。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補脾腎,禦寒回陽。主治畏寒怕冷,手腳發涼。

3.桂枝幹薑方

【組成】桂枝100克,幹薑150克,細辛10克。

【用法】將以上3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洗,後浸泡雙足如分鍾。每天1次。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溫補脾腎,禦寒回陽。主治畏寒個白冷,手腳發涼。

解鬱

當人們遇到家庭糾紛或升學、就業、婚姻等方麵的困難,以及身體不佳、疾病纏身等不愉快的事情,便會感到心氣不順、情緒低落、少言寡歡。長期憂鬱是一種亞健康狀態的表現,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導致抑鬱症及其他心身疾病。亞健康狀態的情緒憂鬱反應是對某種不愉快事情的反應,如果無緣無故地憂鬱,則可能是抑鬱症。抑鬱症病人是全麵的情緒低落,對工作、家庭、子女、生活、學習、嗜好、性生活均不感興趣,嚴重者甚至會自殺。亞健康狀態的憂鬱反應往往因事過境遷而消失。抑鬱症則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對於亞健康狀態的情緒憂鬱,除進行心理調節外,采用疏肝理氣解鬱的藥液泡足並配合足部按摩,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1.橘皮橘核橘絡方

【組成】橘皮100克,橘核80克,橘絡10克。

【用法】將以上3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通絡。主治情緒憂鬱,胸脅脹痛。

2.金橘葉鬱金方

【組成】金橘葉100克,鬱金30克,玄胡15克,川芎15克。

【用法】將以上4味藥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後浸泡雙足30分鍾。每晚1次。10天為1個療程。